第1版:要闻

石楼县张家山村

盛夏刚过去 山中桃已红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本报通讯员 霍爱兰

红彤彤的桃子惹人喜爱

看着红红的桃子,采摘工人笑了

张王生地里的谷子长势喜人

近日,记者来到石楼县和合乡张家山村,放眼望去,新开发的一片片梯田桃园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错落有致,蓬勃茂盛。绿油油的桃叶间,透红的桃子挂满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桃的馨香,让人垂涎欲滴,一棵棵挂满果实的桃树沉甸甸地弯着腰,那场景活脱脱一幅山水田园画,自然而雅致。

“再过十来天桃子就能上市了。我们村桃园梯田集中连片,都分布在山上,光照充足,采用有机种植,品种好、个头大、纯绿色、无污染,吃起来特别香甜。”正在桃园里忙碌的主人张王生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刚开始挂果,70亩桃园,大概可以产个十来万斤桃子,以目前市场2至2.5元的价格,今年预估可以收入二十来万元。”

53岁的张王生是石楼县和合乡张家山村人,早年外出河南打工,通过自己十几年的努力奋斗,手里有了点积蓄,就一心想着回到家乡发展农业产业,带领更多的家乡父老脱贫致富。2017年,张王生回到这个生他养他的偏远小山村,在充分利用自家土地的基础上,又通过土地流转,整合修建了160亩机修梯田,种了70亩桃子,40亩有机谷子,红薯、土豆、西瓜、西红柿等各十来亩,充分利用远离污染的自然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农业产业,全部农作物不上化肥,不打农药,一律采用猪羊粪,搞起了有机种植试验,并通过修剪、掐花、疏果等栽培技术,提升桃子的产量与质量。

为了优化种植技术,科学解决干旱少雨、产量低等农技问题,张王生多次外出考察,参加技术培训,在果蔬种植研究农技师李继荣的帮助下,今年,他种植的40亩有机谷子,引进了著名农技专家刘笑的“机械化宽膜多沟集雨覆盖技术”,全部采用两米宽膜机械覆盖,目前看,产量明显比传统种植的谷子高。预估算,40亩谷子产量可达三、四万斤,按今年的市场行情,保守估算可收入十万余元。

“通过试验,我觉得刘笑老师发明的两米宽膜抗旱技术抗旱效果非常明显。明年,我计划在全乡乃至全县范围大力推广我的有机种植经验和刘笑老师的机械化宽膜多沟集雨覆盖技术,给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技术指导,让更多的父老乡亲们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脱贫致富。”充满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的热土,劳作之余,站在山巅,望着满眼红彤彤的桃子和沉甸甸的谷穗,张王生信心满满。

在采访张王生的过程中,记者见到了专门来察看采用新技术种植谷子长势的著名农技专家刘笑老师、长期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的石楼本土农技师李继荣,以及听闻刘笑老师来了、专程赶来看望的乔子头村西红柿种植大户刘直旺。看着他们并肩走上山头,自信满满,共话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愿景,记者不禁感叹,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有名的“能人”,却甘愿深深扎根农村,在这贫瘠而古老的土壤里做文章,让自己的人生尽可能地发挥着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