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民生

和你有关的这些事,你都清楚吗?

作为劳动者,如果被公司辞退,经济补偿该拿多少?领取个人养老金时,按照领取额的3%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区分本金和投资收益。相关政策该如何理解?这些,你都清楚吗?今天,跟着小编一起来弄明白吧!

领取养老金要缴3%个税?这三个问题需弄清

“个人养老金领取时,按照领取额的3%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区分本金和投资收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一则政策信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关政策该如何理解?这是否意味着大家领取养老金都要缴3%个税?

此“金”非彼“金”

首先需明确,我们通常所说的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不是一回事。

我们通常所说的养老金,属于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参保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并满足缴费年限等条件后,能按月领取的养老钱。

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制度,2022年才开始实施。个人可以到特定账户存一笔钱,每年不超过12000元,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到退休时再多一个养老金来源。

从税收的角度看,基本养老金不缴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

北京市税务局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工作人员也明确回应,大家退休后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退休金,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大家不必担心退休后到手的基本养老金会“缩水”。

个人养老金缴3%个税并非新政

与基本养老金免税不同,个人养老金在领取时需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不过,这并不是一项新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此前发布的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也就是说,在缴费时,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暂时不用缴纳个税,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参加人使用“个人所得税”App扫描缴费凭证上的二维码就可申报扣除。

“个人养老金在中间年份产生投资收益时,也暂时不用缴纳个税,直至最终领取时才缴纳。而且,在税率方面,个税税率有3%至45%七档超额累进税率,但个人养老金适用最低一档3%的税率,体现了政策的优惠和支持。”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

何代欣表示,为了兼顾激励与公平,避免部分人借此避税、享受过多优惠,因此目前对个人养老金给出每年12000元限额要求。从国际上看,相关国家个人退休账户制度也设置了年缴纳金额的上限。

不同收入群体的利好程度不同

不少人疑惑,个人养老金虽然在购买时享受了税收优惠,但领取时还要按照3%计税。这“一进一出”,还划算吗?专家表示,个人养老金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不尽相同。

以34岁、税前年收入约20万元的参加人为例,对应的个税边际税率为10%。考虑到最后领取要缴3%个税,每年如果存12000元,不算买产品的收益,大概能赚800多元。收入越高、个税税率越高,购买个人养老金会越划算。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如果工资还没达到每月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可能就不一定划算。

记者注意到,目前各大银行App都有专门的个人养老金“计算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进行测算。除了节税和缴税之间的差价,如果购买金融产品得当,参加人还能获得长期投资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末,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人,以30至40岁的参加者居多,也有一些临近退休年龄开户缴费的。

据记者了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个人养老金相关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群众参加进来,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

据新华社

解除劳动合同时经济补偿咋算?打工人得算清这笔账

“被公司辞退后,经济补偿该拿多少?”这是劳动者维权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劳动关系的动态变化,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标准已成为职场人必须掌握的“权益密码”。7月2日,记者结合省人社部门政策解读,帮助劳动者厘清经济补偿这笔账。

经济补偿有“基础公式”

王某于2018年3月入职太原某科技公司,2023年9月被公司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其工作年限为5年6个月。根据相关法律,王某应得到经济补偿为6个月工资。若王某月工资为7000元,公司应支付4.2万元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实践中,不少职工的工资条上不仅含有基本工资,还有绩效工资、职称工资、夜班津贴等,那要怎么算呢?

政策明确,月工资是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且按“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比如,李某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工资条显示:基本工资5000元/月,绩效奖金平均2000元/月,夜班津贴500元/月。其月平均工资即为7500元,若工作年限为8年,经济补偿应为6万元(8×7500)。

当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时,经济补偿将适用“双封顶”规则:支付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计算,且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以山西省2023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6855元计算,3倍封顶为20565元/月。

比如,某金融企业高管张某月工资3万元,年底奖金10万元。其工作15年于2024年被合法解除合同,经济补偿计算为:20565元×12年=246780元。

需注意的是,非全日制用工(如小时工)因用工性质特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双方可随时通知解除合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哪些情况下劳动者可获补偿

据了解,经济补偿的支付以“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或“法定情形”为前提。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因以下情形解除合同可获补偿:用人单位未缴社保、未付工资、未提供劳动条件等;用人单位因破产重整、经营困难裁员等情形解除合同,也需支付补偿。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存在过错,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需要支付赔偿;固定期限合同期满,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也需支付补偿。

不过,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赔偿: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欺诈、胁迫等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上述情况下用人单位不需要赔偿,但在辞退员工时仍需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如提前通知、支付工资等。同时,用人单位在辞退员工时,应确保辞退行为合法、合规,避免引发劳动争议。 (武佳)

据《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