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专题推荐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青山有幸埋忠骨

——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参观记

2021年04月15日 09:33:48 编辑:

□ 解德辉

对于“四八”烈士为祖国和平民主伟大事业而光荣牺牲的英雄事迹,早有耳闻,铭记于心;对“四八”烈士们英年早逝、壮志未酬,悲痛万分,深感惋惜。丙申之年,季冬时节,我怀着崇敬之心、缅怀之情,第一次走进兴县,走近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

来到这里,首先看到大门前不远处道路中耸立着一颗笔直、高大、挺拔的树,带给人们一种异样的感觉。带着好奇心,我便询问纪念馆管理员尹拯山,他说,这棵树是杨树,古称“红心杨”,又称“五星杨”、“钻天杨”。你可别小瞧这棵树,它既象征着红色的旗帜,又象征着红色的记忆,更象征着每位中华儿女心中的旗帜。旗帜引领前进方向,旗帜凝聚奋斗力量。观赏其中,仿佛看到了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勾起了我对英烈长存的历史记忆。

“四八”烈士纪念馆分旧、新两处展馆,旧馆建于1960年,新馆于2011年落成。

走近旧馆大门,门楣上悬挂“四八烈士纪念馆”匾额。门两侧一副挽联赫然醒目:

巍巍黑茶山忠魂永驻,潺潺湫水河记忆长存。

跨过门槛,步入旧馆,眼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在黑茶山映衬下,旧馆仿佛已铸刻于大山之中,正厅门柱上又书写着一副挽联:

英雄早逝留遗恨未能扭能乾坤,

同仁奋起争朝夕定可改天换地。

正厅中央悬挂“四八”烈士遗像,下方是毛泽东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最令人感慨的是这样一副挽联:

仗国干城共赴和平征途路上坠忠魂黑茶山挥泪,

旷世英豪同蹈国难苍穹云巅殒将星湫水河含悲。

伫立烈士后人题写“黑茶山”三个大字的石碑前,我仿佛感觉又回到那段悲痛的日子……品读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祠,对“四八”烈士的敬意油然而生。

从旧馆后中门出来,但见有一个偌大的纪念馆广场,置身广场中央,眼前看到的是新建的“四八”烈士纪念馆新展馆,若从航空俯视,由廉刀、斧头、党徽标志组成的造型,意味着人心向党,告诉后人,顺着这条寓意“四八烈士”的四台八段中道,踏着烈士足迹,一直上行,登上新馆前广场,环顾四周,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忠君报国的伟大创举。

站在新馆前平台上,极目远眺,四面环山,群山起伏:背依黑茶山,东有白龙山侍立,西有洞山护绕,南有二青山朝拜,远古至今,万木峥嵘,山林滴翠。山之脚下涌出七股泉水,俗称“七海眼”,七泉汇成湫水河之源头,涓涓细流经秋水、碛口扑进母亲河——黄河的怀抱。

新馆,位于兴县东会乡的庄上村北侧,黑茶山脚下旧馆之北,由主馆和副馆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5055㎡,主馆展陈面积3680㎡。一层为“四·八”烈士空难事件展厅,二层为烈士生平及历史功勋展厅,陈列了遇难烈士王若飞、叶挺、邓发等烈士遗像、悼词、简历、记事碑及革命活动史料和图片等;副馆为航空馆,主要展陈了历经二战与失事飞机同一机型的C-47运输机、航空航天科技知识。这是为纪念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等烈士以身殉国的历史事件而建造的纪念馆。

新馆一楼分中国命运,何去何从、赴渝谈判,共商大计、政协会议,又起波澜、雾锁航程,群星陨落四大部分展陈。

抗战胜利后,中国时局出现两种命运的抉择、两大阵营的对决和两个战场的较量。两种命运的抉择:在重要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在不放弃武装自卫的前提下,建立联合政府,准备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力争实现和平建国。两大阵营的对决:共产党领导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与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势力,形成进步与反动两大阵营历史性对决的态势。两个战场的较量: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一面高调和谈,一面暗中调兵,欲以武装迫使中共谈判代表屈服就范。共产党针锋相对,谈判桌上求团结,自卫战场反分裂,以“革命的两手对付蒋介石反革命的两手”。还有两大论著:即毛泽东著《论联合政府》、蒋中正著《中国之命运》。

当时,国民党迫于国内要求和平舆论和短时间内难以调结军队大举进犯解放区的形势,蒋介石三次致电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决定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力争实现和平建国。1945年8月27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代表张志忠乘专机赴延安,迎接毛泽东等中共代表赴重庆。经过长达43天的艰苦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后写进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0月11日,张志忠、王若飞陪同毛泽东乘“美龄号”专机返回延安。

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政协会议,向国民党政府提出立即无条件全面停止内战,结束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月10日,由国共两党及各民主党派代表参加的政协会议在重庆国民政府大礼堂召开,国民党拒绝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府的合法地位,中共代表据理力争,最终达成一致。会议通过《和平建国纲领草案》《宪法草案案》等五项决议。1946年3月20日,国民党召开四届二次国民党参政会,公开推翻政协五项协议,掀起反共逆流。面对形势的逆转,中共中央决定,王若飞、秦邦宪返回延安向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叶挺奉命前往延安参加“整军”工作;邓发也返回延安汇报出席巴黎世界职工代表大会的情况。

1946年4月8日,山城重庆,空气凝重地笼罩在雾都的机场。肩负和平统一重担的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乘坐一架美国C47型运输飞机,上午8时从重庆白市驿机场腾空而起,向着陕北延安飞去。机上人员有:王若飞、秦邦宪、叶挺与夫人及子女2人、黄齐生、李少华、赵登俊、高琼(女)等13人,及美国飞行员查尔斯E兰奇,恩斯特马丁,达拉斯瓦伊斯,MR迈耶等4人。当飞抵延安上空时没有降落,却折而向东飞去,直飞过黄河,因飞机迷失道路,于下午2时左右,因在晋西北兴县东南80里的黑茶山遇雾,不幸在此撞山坠毁,机上人员当场全部遇难,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一场旷世空难。

黑茶山见证了烈士们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壮一笔。香港大公报一位记者冒着严寒来访,参观后,深受震撼,激动地在留言簿上写道:“忘记了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先烈,就是忘记了人民。”王若飞等5位遇难烈士都是英年早逝、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民族精英。在国家正需要他们的时候,却飞来横祸。正像一些民主党派人士在唁电里写道:“他们的遇难损失巨大,使国家失柱石英才,人民失民主斗士。”

山河哭泣,天地动容。群星陨落,浩气长存。

噩耗惊传,如同晴天霹雳。4月11日,党中央在延安获悉飞机确实在黑茶山遇难,沉痛宣布了飞机失事的消息,立即组成以毛泽东为首的26人治丧委员会。延安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全边区下半旗7天,停止娱乐活动1个月。4月13日中央机关就举行追悼会;4月17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在岚县机场举行隆重的公祭,各界群众1.5万人满怀悲痛,参加祭祷;4月18日烈士遗体由2架飞机运抵延安;4月19日,延安各界群众3万多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送行群众队伍长达2000米。在国统区重庆10000余名各界代表为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对“四八”烈士的隆重追悼,实际上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方针的广泛宣传,和对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挑动内战罪行义正辞严的声讨。

中国共产党悼念烈士挽联:“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生,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所凶音哀砥柱;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将胜利慰英灵。”

延安总部悼念烈士挽联:“和平的使者,抗日的英雄,工人的领袖,先进的教育家,哭你们,更哭国家与民族的不幸;恶劣的气候,浓密的云雾,迷路的飞机,万恶的黑茶山,恨这些,尤恨法西斯特务的猖獗。”

毛泽东以沉重的心情题写“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并于4月15日作了《向“四八”遇难烈士致哀》祭文。

在黑茶山烈士遇难山腰、海拔1800米处的巨石下方,竖有烈士“殉难处”的石碑;1999年又在巨石旁建起一座六角飞檐的纪念亭,玻璃钢铸成,当地人称“英雄亭”。

瞻仰烈士的革命遗迹,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这次参观,可谓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净化。漫步纪念馆,一幅幅画面、一张张照片仿佛都在讲述着烈士们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缅怀先烈承遗志,铸坚信念图振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46年4月8日这个承载着历史悲剧的日子,永远不会忘记这些镌刻在中国革命历史丰碑上的光辉名字。烈士们坚定的信仰、光辉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不朽的业绩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做人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