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光芒照亮英雄故里
——来自交城县会立乡石沙庄村的报道
□ 实习记者 王卫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部荡气回肠的小说《吕梁英雄传》享誉中外,描写的吕梁抗日民兵英雄千古流芳的故事。为传承学习英雄精神,怀着对英雄的敬仰,近日,我们前往民兵特等战斗英雄崔三娃的故里交城县石沙庄村,寻访英雄的足迹。
我们的车辆在一条干净整洁而一眼望不到头的柏油马路上飞奔,两旁树木葱茏,青山如黛,英雄忠骨长眠在青山翠柏中,忠魂永垂不朽。
石沙庄大伏击彪炳史册
革命战争年代,交城县会立乡(现属庞泉沟镇)石沙庄村是块英雄的土地,抗日民兵特等战斗英雄崔三娃就出生在这个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性格刚毅,有胆识,擅长狩猎射击。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履立战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晋西北八地委、八专署、八分区及交城县委、交城县抗日政府等抗日组织相继在交城山区成立。在抗日干部的教育、影响下,崔三娃认识到只有消灭日寇,群众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他寻机击毙几名进山扫荡的日伪军,携带缴获的枪支毅然参加共产党领导的交城县抗日游击大队,先后担任民兵分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带领民兵与日本侵略军血战于交城山。1942年3月21日拂晓,崔三娃带领30多名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在石沙庄东南伏击日寇,眼见敌人黑压压一片,从岔口向石沙庄移动。只见日寇队伍内,一个骑马的军官不时用望远镜观察周围山上的动静,崔三娃就紧盯住他,听得主攻方向指挥员一声令下:打!崔三娃立即扣动扳机,日寇那个军官立即应声落马。崔三娃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带领民兵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向敌人瞄准射击,此次伏击战消灭佐佐木及其轻装突击队日军一百余名,缴获重机枪、轻机枪和步枪百余支,赢得石沙庄伏击战的胜利,崔三娃被誉为“神枪手”。此后,崔三娃又带领民兵游击队多次伏击,让日军叫苦不迭。日军曾以“一两肉换一两金”为诱饵悬赏捉拿他。然而崔三娃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勇敢善战,带领民兵,配合部队,采取各种办法,断粮断水,将插入根据地腹部的岔口敌据点“挤”掉。1944年12月,他光荣地出席了晋绥边区群英会,荣获“特等民兵战斗英雄”称号。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崔三娃率领民兵下山入川,与反动的阎锡山军队战斗三载,打出了威风,为晋中战役的胜利再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崔三娃担任石沙庄村干部,继续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带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取得显著成绩。晚年,他依然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成为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红色乡村旅游带来发展机遇
多年来,英雄精神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着英雄故里的石沙庄村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乡村旅游。村党支部将脱贫职责扛在肩上,交城县司法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严格贯彻五天四夜的驻村工作机制,落实驻村帮扶六大行动,多次入户宣讲政策,完善工作台账记录工作。
石沙庄村依托交城县全域旅游的思路,结合石沙庄村独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努力开发富有特色的红色乡村旅游,成为石沙庄村变化发展的新动力。2018年4月,村集体筹集资金投资5万余元对抗日民兵特等战斗英雄崔三娃的墓地进行了修缮,更换了围栏,栽植了树木,英雄墓地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抗日游击战纪念馆建设和石沙庄伏击战遗址保护,作为民兵训练基地和抗日游击战体验基地的项目进行了申报入库,不断推动项目实施。
党和政府不会忘记英雄,大力支持英雄故里的发展,加大了对石沙庄村的扶持力度。2018年,投资13万元提升村级组织场所建设,新建了围墙、大门、厕所,新盖了3间房屋,修建了功能齐全的村医疗室。2019年实施了村内街巷硬化项目,投资46万元,对石沙庄村公路沿线的环境进行了整治。新建围墙600米,护坡300米,村庄附近道路围栏1000米,整体提升了村容村貌。
同时,投资2.9万元提升村级文化场所,新建了健身广场,购置了文化娱乐设施,为村民健康和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强保障。投资3.5万余元整治村内主干道的残垣断壁、乱堆乱放,以及户容户貌的提升。3公里的街巷硬化改造项目、王家沟口护村坝项目和村北康家会桥处200亩耕地改造项目也已经申报入库。2020年筹资修建了人畜分离工程1240米,使村里的交通、卫生等基础设施得到大改善,为发展红色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可以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效益,还能够带动全村的乡村旅游农家乐的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增加群众收入。
特色产业带动全面发展
近年来,石沙庄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大力改善民生。特色种植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以交城县恒丰农牧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特色黑木耳种植。恒丰农牧有限公司种植人工黑木耳2亩,带动4户贫困户务工就业,实现增收脱贫。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黑木耳种植。
养牛作为当地的传统养殖产业,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提质增效和迅速发展。现在,全村牛存栏220头,户均2头牛以上,其中存栏10头以上的养牛户9户,群众通过金融扶贫贷款等途径筹资发展养牛的有11户。以交城县交西农林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实行分户散养,统一防疫,并与鑫源鑫公司签订购销合同,解决了村民卖牛的问题,逐步建立养牛统一销售。2018年度石沙庄村集体经济收入3.58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980元,贫困户曹国锋担任护林员、司虎生担任护河员、李五儿担任村卫生员,推动整村提前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交城县政府副县长王守国作为帮扶石沙庄村的包村县级领导,为石沙庄项目入库亲自进行指导,参加石沙庄村主题党日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户,联系帮扶企业进行慰问。他亲自牵头有关部门启动石沙庄村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程和村巷街道彩钢板改造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交城县司法局作为石沙庄村的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密切配合,筹资2.7万元改善村委会办公场所,出资1.05万元为村委会会议室购置办公桌椅,出资1.2万元对全村户容户貌进行整治,粉刷墙面、修整顶棚;协调联系红龙铸造机械有限公司为全村每户发放了爱心面粉,联系远大通讯为石沙庄群众免费办理手机卡,赠送150元话费。组织社区志愿者免费为群众理发,为石沙庄村整理环境卫生。筹集消费扶贫资金3600元,购买村民的土豆、白菜、木耳花等农产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7户30名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县医疗爱心卡等健康扶贫措施惠及全体村民,雨露计划、小学生营养餐等教育扶贫措施消除了因贫辍学现象。
昔日吕梁英雄传,今日英雄传吕梁。石沙庄人民在英雄精神鼓舞下,正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康庄大道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