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觉醒”后的反思
□ 冯海砚
都说“90后”“00后”的年轻人消费相对理性了。这样的论据可以从今年国庆假期的街头,成排的帐篷取代酒店客房成为独特风景说起。年轻人背着简易装备,在城市绿地、景区周边搭起临时居所,宁愿选择入住100多元的帐篷,也不去住成百上千的酒店。这一“穷游”新选择绝非无奈之举,而是当代年轻人消费观念迭代的鲜明注脚,折射出理性务实与体验至上的双重转向。
帐篷热潮的底层逻辑,是对“性价比”的精准重构。当热门城市酒店价格在节假日飙升至平日的3倍,甚至更多的时候,年轻群体用成本账作出了清晰选择:基础帐篷成本不足酒店单晚费用的十分之一,却能节省资金投入美食、门票等核心体验项目。这种选择打破了“价格就是品质”的固有认知,彰显出成熟的消费判断力——他们拒绝为节假日溢价、品牌噱头买单,转而追求“钱花在刀刃上”的务实消费。
消费重心的迁移,更凸显“体验为王”的价值排序。对年轻人而言,帐篷不仅是住宿工具,更是解锁多元体验的钥匙。在东湖边,他们被鸟鸣唤醒迎接日出;在汉口江滩,帐篷群落化作社交场,吉他声与故事分享交织成独特风景。这种“睡在风景里”的浪漫,远比酒店标准化服务更能满足精神需求。他们会为折叠桌椅、迷你咖啡机等装备投资,在低成本中创造高品质体验,证明旅行的快乐从不依赖奢华住宿的堆砌。
这一现象本质上是消费觉醒的体现:从被动接受商家定价到主动掌控消费节奏。面对部分酒店“服务与定价不匹配”的乱象,年轻人用帐篷作出无声回应,倒逼市场反思。街头的帐篷灯火,照亮了消费市场的新方向。年轻人用理性选择证明,真正的消费升级不是价格的攀升,而是价值认知的成熟。当“我的体验我做主”成为消费共识,市场唯有回归性价比与情感价值的本质,才能真正留住年轻群体。这种清醒而务实的消费观,正是这代人给市场的珍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