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完善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提升老人幸福指数 □ 王恩奎 2023年08月15日

近日,贵州省民政厅、省委政法委、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省民政厅等九部门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方案》明确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是支持家庭养老,帮助解决居家养老困难,预防和减少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扎实推进基本养老服务的重要工作。要更好地提升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日常生活安全指数,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兜底线、保基本的服务功能。(8月13日《遵义日报》)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3年底前,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到2024年底,探访关爱服务普遍有效开展;到2025年底,确保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失能老年人能够得到有效帮扶,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更加健全。

养老不仅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全面小康不可缺失的一环。据调查,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目前已超过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大量老年人不与子女或其他家人共同居住生活,面临着居家养老的许多生活不便或困难,甚至是安全风险隐患。

近年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我国养老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从制定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到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映照着发展思路的转变。据统计,到2025年,我国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居家养老成为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选择,时下,受传统养老习惯和优质养老资源稀缺的双重影响,居家养老依然是老人的主要选择。

完善探访关爱服务,让居家养老更舒心。老龄化社会,关爱老人,将是中国即将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古人讲,‘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随着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相关养老惠老政策持续落地见效,定能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心坎上,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