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新时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由过去的“政府提、政府办”转变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的关键举措。吕梁市首次将这一制度引入市级层面,标志着民主政治建设迈入新阶段。通过人大代表票决民生项目,不仅凝聚了民意、汇聚了民智,更让每一件民生实事的实施都成为人民意志的体现。本文以吕梁市市级层面首次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为主线,回溯制度源起、总结县乡试点经验、记录市级启动的生动场景,展现吕梁市人大常委会以民主之力托举民生福祉的探索与担当。
民生实事办哪些、怎么定?人大代表票决说了算。2月21日,在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成为会议亮点——随着全市300多名人大代表的选票落箱,对市政府提交的7项为民办实事候选项目进行投票,差额票选出2025年度吕梁市人民政府5项民生实事。
这是吕梁市首次在市级层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的场景,参会的市人大代表以手中的选票,将群众最迫切的期盼转化为法定责任,推动市政府精准地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县乡试点到市级启动,吕梁市人大常委会用两年时间完成了这一制度的本土化探索,把一件件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嵌入制度体系,让“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的全链条民主实践在吕梁大地落地生根。
源起:制度破题的民主基因
办好民生实事项目,是市政府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过去,市政府确定了当年年度要办好的民生实事项目后,便会直接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请人代会由人大代表审议,审议通过后就着手办理。今年,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却增加了新的一环——由人大代表现场票决,“拍板”哪些事项能成为民生实事项目。
为何要这样变?
吕梁市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绝非偶然,而是顺应新时代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吕梁市委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大力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2022年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并出台《中共吕梁市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2023年实现全市乡镇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全覆盖,并在市县两级人大试点推行”,为我市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指明方向。
为了让民生实事项目的决定和实施更加贴近老百姓的诉求,吕梁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委人大工作会议部署,积极探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学习借鉴省内外市县有关代表票决制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吕梁市实际,于2022年10月27日召开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专门会议,对市委常委会安排的孝义市、临县试点推行和全市136个乡镇全覆盖开展代表票决制进行全面部署。这一举措为我市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年复一年的票决中,这项制度也日益完善,票单上通过的项目顺利转化为一个又一个暖民心的行动。
这便是吕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最初的模样。
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市12个县(市、区)、98个乡镇先后实施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孝义市通过代表联络站点征集候选项目、交口县健全“流程过程测评三个机制”、石楼县实施“看听评督联五位一体”等做法,为今年市级层面推行代表票决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今年以来,为推动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决策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高度融合,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吕梁市委出台了《关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意见》,吕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认真做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将民意征集机制、审议票决程序、监督评议机制等进行规范,进一步完善了我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制度,确保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能切实地反映民意、惠及民生。
制度设计的核心在于破解“政府干、群众看”的困局。吕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刘润平说道:“票决制不是简单‘投票了事’,而是构建了人大监督权与决定权的联动机制,让民生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始终处于民主监督之下。”
试点:县乡两级的破冰实践
“以前是墙体脱落,地面坑坑洼洼不平,雨水、污水、臭水经常到处横流,人们对这种生活非常的厌倦。自从2023年五月份改造之后,外墙加装保温,楼顶做了防水,地面全部混凝土硬化,污水雨水管网全部换成新的,楼道墙壁重新粉刷,整个小区焕然一新,确实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孝义市中广小区居民程万生口中的民生工程就是孝义市2023年人大代表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实施覆盖4182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为使民生实事项目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推动民生实事更好地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孝义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展民意征集路径和渠道,利用政府网站、人大微信公众号、智慧人大等平台征集项目意见建议;组织政府部门、驻乡镇站所领导进代表联络站(点、岗)开展联系接待选民主题活动,与代表、群众面对面交流关于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意见;向全体选民发放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建议征集表,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愿、所急、所盼,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评判者。
2024年,孝义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票决选出的民生实事项目中,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公共卫生间、增设垃圾分类收集点、农村电网改造、市政燃气管道更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造提升等6个项目便是来自网络平台和基层单元征集。
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从政府“为民作主”到实事“由民作主”,当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来到临县,更是广受群众好评。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每天早上六点多,临县长跑协会的会员们就在湫河公园健身步道上开始了晨练。会长高海宇介绍,长跑协会之前跑步的人比较少,自从湫河公园的跑道重新铺设好之后,不仅变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了我们广大跑友运动的一个好去处,越来越多的群众也加入到了跑步的行列中。
临县湫河公园健身步道建设是临县2023年票决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不仅提高了临县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健身场地,形成了全民运动氛围。
在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过程中,为使民生实事项目最大限度地倾听民声,体现民意,汇聚民智民心,临县坚持广开言路、问需于民,扎实做好票决工作的“第一道关口”,2023年依托政府门户网站、临县发布、湫河之声等平台以及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101件。临县人大常委会为推进票决出的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还将县人代会票决出的10件民生实事,列入监督工作计划,按照一组一项目的标准组织10个监督小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调研等方式全程跟踪监督,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真正成为现实。
孝义市、临县试点是吕梁市县乡两级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缩影。
2023年,孝义市、临县、汾阳市、石楼县4县市开展县级层面的代表票决制,共征集项目原件1000余项,提交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36项,共票决出县级层面民生实事31项;全市95个乡镇,共征集项目原件572项,提交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547项,票决出乡级民生实事452项,覆盖率为70%。2024年,离石、孝义、交城、交口、石楼、中阳、柳林、方山、岚县、兴县、临县等11县(市、区)开展县级层面的代表票决制,共征集项目原件504项,提交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79项,共票决出县级层面民生实事65项;全市98个乡镇,共征集项目原件616项,提交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442项,票决出乡级民生实事359项,覆盖率为72%。
启动:市人代会的民主时刻
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一个创新举措,也是吕梁市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民智民心民力的生动实践。
为实施好该项制度,今年1月,吕梁市启动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市政府在媒体、网络上公开向市民征集项目线索,最大范围收集社情民意,充分调动了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民生实事征集活动,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基层立法联系点等,面向人大代表、社会公众常态化征集项目线索;市政协发挥民主协商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对民生实事项目提出建议。共征集有效意见、建议217条,涉及就业创业、交通出行、城乡住房、养老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一条条建议写满了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
市政府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审查初选,研究审定形成候选项目建议方案,提交市委研究;市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候选项目建议方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候选项目建议方案,最终筛选出7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决定提交吕梁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由代表票决产生5项民生实事项目。为了保证票决结果的公平公正,吕梁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制定了《2025年市人民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办法》一并提交大会审议表决。
2月19日,在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吕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忠代表市政府作《关于2025年吕梁市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说明》。他提到:“市政府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市委《关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意见》,围绕‘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工作思路,坚持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急需先行、量力而行、议定必行,严格按照有关程序,通过征集、调研、论证、审核、筛选、审议等环节,最终形成提请大会审议的7个候选项目。”
随后,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经各代表团会议审议、主席团会议表决,于2月21日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体代表进行差额票决。票决现场,每位代表严格按照票决办法,带着人民的心声和意愿审慎选择,依次在票箱里投下自己庄严而神圣的一票。
一张张选票,饱含群众的一个个期待,更融入了代表们一份份厚重的履职情怀。选票分量重、肩上责任大,成为代表们心中普遍的感受。现场投票,当场出结果,亲历票决过程让参会的人大代表们对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市人大代表许春鱼感慨地说:“这样的票决很有意义,我们代表人民发声、为民生把关,希望这些项目能早日落地,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这不仅是代表的心声,更是群众的期盼。
计票结束后,随着工作人员宣读“改造190个老旧小区”“扩大农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补贴范围”“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250万亩”“为2026名困难失能老人免费安装智能护理床”“对330台使用15年以上电梯进行安全评估”确定为吕梁市人民政府5项民生实事项目,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票决制不仅改变了政府决策模式,更激活了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列席本次大会的省人大代表张秀玲对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点赞”,她说道:“这一举措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决策者、受益者,实现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高度融合,真正把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忧之事办好,更加广泛、更多层次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票决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票决结果产生后,将交由政府部门组织实施,项目进展情况和结果由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监督和满意度测评,真正实现“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接单、人大验单”全流程闭环运行模式,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全过程参与到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中。
“市人大常委会将把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工作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听取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报告、视察调研、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加强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探索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吕梁实践。”吕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刘润平说道。
小小票单,一头载着民生,一头连着民心。民生实事项目是否真正惠及群众,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及时落实与跟进,也必须发挥好人大作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将坚决贯彻市委书记孙大军“积极推进票决制工作”的批示精神,充分吸纳县乡经验,深入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扩大民主参与、注重过程监督,探索引入“人民评价民生工作”机制,请群众“阅卷”,让幸福“加码”,以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的方式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