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诚,原名曹三省,河南省内乡县师岗曹营村人。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曹三团”即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游击第三团,因团长是曹诚,孝义人民亲切地称之为“曹三团”,这支部队的前身是“牺盟晋西游击支队”,是在孝义土生土长的抗日武装。
西安事变后,曹诚为寻找革命出路,从开封师范赴太原到国民师范军政训练班第十二连当兵,被推选为班长、生活委员会第二任委员长,并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6月,即被派往孝义县任牺盟特派员兼地下党工委书记。之后,在八路军总政治部的全力支持下,曹诚组建了游击队,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势力,推动了孝义抗日救亡运动发展。11月初,太原、平遥相继失守。祁县、平遥县长伙同孝义县长刘怀伟带着县公安局的武装警察和公款,经孝义下堡,想继续南逃。后在邓小平、傅钟的支持下,将其扣留,并把他们的武器收缴给抗日游击队,公款留作抗日经费(后被阎锡山追回)。这件事被阎锡山称为“曹诚事件”,拟下令“围剿”,这时,曹诚及时抓住机会发展游击支队。
1938年1月初,“牺盟晋西游击支队”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二纵队独立大队。同年8月,决死二纵队游击第三团正式组成,即孝义人民口口相传的“曹三团”。“曹三团”成员绝大部分来自孝义,同孝义群众鱼水情深。到晋西事变前夕,“曹三团”的党员所占比例远远超出了全纵队的平均数10%,占到25%。1938年四五月间,“曹三团”一营袭击下栅日军据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三连指导员杨秉钤光荣牺牲。同年夏,一一五师师部驻碾头村时,驻汾孝日军曾企图攻占兑九峪,驱逐抗日军队,“曹三团”配合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粉碎了日军的企图。不久,“曹三团”二营伏击同蒲路上灵石南关的敌人,毙伤日军数十人。六连连长黄正凯负重伤。9月,在霍县以北设伏,全歼日军护路队两个班。在一一五师于汾离公路上“三战三捷”连续歼敌的战斗中,“曹三团”积极完成了钳制敌人,保障一一五师师部后方安全的任务。
1939年初,日军大举西犯,“曹三团”全团出击,采取迂回战术,在兑九峪、双池之间,阻敌向隰县石口方向前进,长达一周之久,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一、二营两次袭击兑九峪,杀伤日伪军数十人。在下吐京村的一次伏击战中,我军击毁日军汽车两辆,一连冯寿山排长及一名战士牺牲。同年夏,配合决死二纵队主力袭击了汾西勍香镇,迫使日军几个月不敢轻易出扰。不久,又袭击汾西店头之敌。9月末,汾西日伪军进攻蒲县克城镇,“曹三团”予敌以有力打击,并掩护群众安全转移。陈士榘晋西事变开始,“曹三团”同陈士榘支队一起参加了残酷的反顽斗争。
晋西事变后,为适应反顽斗争的需要,晋西南党委通知,“曹三团”归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晋西支队(也称一一五师独立支队,陈支队)建制,仍为第三团。1940年1月,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随晋西支队行动的“曹三团”归决死二纵队建制,与五团合并。此后,“曹三团”的番号虽然不存在了,但却以新的面貌继续在坚持敌后抗战,在解放战争和进军大西北的征途上奋勇前进,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