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亚芝) 当前正值秋收关键期,一场确保“颗粒归仓”的战役在兴县田间地头火热展开。兴县将“保秋收、稳收益、促振兴”摆在突出位置,构建起“干部带头、群众参与、政策托底”的工作格局,让秋收不仅有效率,更充满了暖人心的温度。
“多亏了志愿服务队,要不我这十亩玉米真要耽误了!”看着地里忙碌的“红马甲”,兴县蔡家会镇村民王大爷连声道谢。为坚决实现“颗粒归仓、不误农时”,兴县组织全县包村驻村干部组建“双抢一保”志愿服务队,覆盖全县244个行政村。
这些天,志愿服务队成了田间地头最亮丽的风景。他们既是抢收的“突击队”,又是防霉减损的“技术员”。志愿服务队聚焦农户需求,既协助劳动力短缺农户抢收各类作物,又针对汛后秋粮易受潮霉变问题,协助开展秋粮干燥作业。通过划分晾晒区域、协助操作小型烘干设备、实时监测粮堆湿度等方式,加快秋粮脱水进度,最大程度减少霉变损耗。
在交楼申乡安沟村,村民们手持农具在玉米地里忙碌,收割、脱粒、转运一气呵成;晾晒场上,大家有序铺开收获的作物,不时弯腰翻动查看干燥情况。遇到家中缺乏劳动力的老人户、困难户,邻里乡亲自发上门帮忙,不计报酬、不分你我,互助协作的温情在田间流淌。在兴县的乡村,这样的互助场景随处可见。
“今年这雨下得太急了,看着裂口的红枣,心里本来凉了半截,但保险理赔让我们又有了底气!”瓦塘镇前北会村党支部书记刘底桂的话,道出了许多参保农户的心声。今年年初,兴县未雨绸缪,聚焦红枣、玉米等主导产业,组织农户自愿参保。10月12日,按照兴县县委统一部署,兴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建由农业技术专家、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组成的3个专项工作组,分赴瓦塘镇、孟家坪乡、蔡家会乡等红枣主产区开展工作。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逐地块、逐植株查验红枣受损程度,详细记录关键信息,协商制定农保赔偿初步方案,确保每户受灾参保群众得到合理赔付。
“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农户收入增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兴县将持续深化“干群同心、政策护航”的农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特色产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灾害预警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驻村干部服务机制、激发群众主体活力,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