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洋 通讯员 侯超 陈子豪) 秋收关键期,汾阳市遭遇连日阴雨,秋粮收割、晾晒及农田管理面临多重挑战。当地相关部门、镇、村与企业迅速行动,以“保丰收、减损失、惠民心”为主线,聚焦涝情应对、农机调度、烘干保障等环节,全力保障秋粮归仓。
“我们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用挖掘机、装载机对两条主要河道清淤拓宽,还调了8台排水泵24小时抽排。”贾家庄镇古浮图村到村工作大学生胡瑞说,经过三天昼夜作业,大部分农田水位降至20厘米以下,为后续抢收扫清障碍。
抢收现场一片忙碌,联合收割机在高粱地里穿梭,收割、除杂、脱粒连贯作业;玉米抢收则用上了“科技手段”——受阴雨影响,部分地块土壤水分饱和,农机与人力难以开展运输,村“两委”调来多台搭载吊装设备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能精准抓取成袋玉米转运,单次承重数十公斤,一小时可完成近五亩地转运,效率显著高于人工。截至采访结束,该村秋收已完成70%,后续工作正有序推进。
“我们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农机调配和农技指导,确保秋粮应收尽收。”胡瑞表示。
粮收回来后,烘干防潮成了关键。为守护农户“粮袋子”,汾阳市农业部门迅速调度3家企业提供粮食烘干服务。在企业厂房内,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转,高粱、玉米不断送入烘干塔。相较于露天晾晒,热风循环烘干不受天气影响,能快速将湿粮烘干至安全储存标准,既保效率又护粮食品质。
“我们的烘干设备日处理能力达200吨,24小时运转、换人不停机,能满足周边农户需求。”冀村镇东九枝金鑫农副产品购销部负责人曹林虎介绍。
目前,汾阳市3个烘干点已完成1.1万余吨粮食烘干,基本满足辖区种植户需求。此外,这些企业还承接粮食收购、加工业务,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群众增收。
“考虑到近期湿粮接收量增加,我们正把储备仓库全部腾出来,专门存放湿粮,确保农户粮食随到随收。”曹林虎说。
连日阴雨虽打乱秋收节奏,却挡不住汾阳市保障粮食安全的决心。当地通过多方协同联动抗涝减灾,圆满应对秋粮抢收挑战,进一步夯实了粮食生产根基,让守护群众“粮袋子”、筑牢区域粮食安全防线的底气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