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柳林 争分夺秒 雨歇抢收百亩椒田 2025年10月21日

本报讯 (记者 高茜) 十月本应是朝天椒像无数小红灯笼挂满枝头、把田野染得火红的时节。可连续的阴雨,像一盆冷水浇在柳林县雅沟村吴家垣自然村种植户张涛的心上。他家250亩朝天椒泡在泥水里,椒果眼看要发蔫、烂果,一季的汗水要打水漂,这份急火让他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10月13日天刚蒙蒙亮,雨终于停了。张涛顾不上吃口热饭,揣着干粮就往地里冲,身后跟着同样心急的家人。地头早已传来“嗡嗡”的轰鸣声,两架无人机像灵活的“空中搬运工”,贴着湿漉漉的辣椒枝穿梭,稳稳勾起沾着泥水的枝干,一趟趟往路边的农用车上送。

“快!再快点!太阳没出来怕又变天!”张涛攥着拳头,眼睛盯着无人机,嗓子因为喊了一早上有些沙哑,农用车一装满,立马催着司机往锄沟村的临时分拣点赶。那里,百余名“抢收队”村民正等着“开战”。

一到分拣点,热闹的采摘声瞬间响起。村民们搬来小马扎,围着成捆的辣椒枝坐成圈,手指像装了“小马达”,飞快地从枝干上捻下红通通的朝天椒,“啪嗒啪嗒”往编织袋里落。有的大娘手指被椒汁辣得发红,随手抹把汗继续摘;有的年轻人嫌坐着慢,干脆蹲在地上,面前的编织袋一会儿就鼓了起来。

“张涛家种点庄稼不容易,咱多摘一斤,他就少亏一点!”一位大爷一边摘,一边跟身边人搭话,手上的动作却没慢半分。

看着堆成小山的辣椒袋,张涛蹲在一旁,手指蹭了蹭袋里的椒果,语气里满是无奈却透着股韧劲:“现在无人机一天得花不少租赁费,百八十个乡亲的工钱也得结,成本比往年高了一大截。可没办法啊,这不是在抢收,是在跟老天爷抢饭吃!老百姓一年就指望这点庄稼,多抢回一点,心里就更踏实一点。”

这场雨后的抢收,藏着最动人的坚持。被雨水泡得松软的土地,是农户的焦虑;枝头偶尔耷拉的椒果,是丰收路上的坎儿。可村民们翻飞的手指、张涛紧盯无人机的眼神,还有编织袋里越堆越满的“红火”,都是对生活最执着的较劲。

这份在风雨里“抢”出来的希望,值得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