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兴县

兴县孝老爱亲先进人物谱

张晓林:因为爱,所以幸福

家是什么?家是一份责任,家是彼此的真诚相待,家是温暖的港湾。因为有了温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都有美丽。兴县康宁镇高崖湾村张晓林家,有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有勤劳善良的爸爸妈妈,还有活泼可爱的一双儿女。在这个大家庭里,她们夫妻间互敬互爱,构建和谐文明家庭,

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

在对待长辈方面,她们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对待老人,平时对长辈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每次全家人一起吃饭时,总是把好吃的菜往父母碗里夹,让他们多吃点。上街时,也会惦记着给老人添置衣服、鞋子,经常会买些营养品和水果,让老人增加营养、滋补身体。有空时,还带着孩子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重大节日和父母一起庆祝。家里有重活,坚持自己干而不让老人累着。

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求孩子尊重家长、尊重老师和同学;在公共场合,要孩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从小使孩子树立爱心和正义感。每年,她们也会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赠衣服及买一些学习用品。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助人为乐的品德也渐渐显现,孩子的每一个爱心之举,都给以肯定和夸奖,经常和女儿读读《弟子规》、《三字经》等读物,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使孩子明白一个人的孝心和品德最重要。

去年,张晓林的婆婆摔伤了腰,需要在床上静躺三个月,她每天早上给老人梳头,晚上帮老人擦身子、聊天,希望老人身体健康,快乐生活。

她们倡导勤俭节约,平时的淘米水浇花和树,保护了环境又可以清新空气,一举两得。平时孩子的算术草稿本和做完的作业本的反面都可以变成二次纸张。洗手时,按时关掉水龙头,不开无人灯,这样一来,水费、电费上都能节约很多。家庭幸福,不光是对自己家人关爱,而且还要处理好邻里关系,和邻居们也要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她们都热心帮忙。一家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为有爱,所以幸福——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父慈子孝,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给她们这个幸福家庭以无比的激情与动力!

孙雨平:孝敬老人 和睦亲友邻里

孙雨平,家住兴县康宁镇曹家坡村,以务农、打工为生。父亲孙憨补,83岁,患脑梗七年之久,卧病在床已三年。母亲赵左油,82岁,患心脏病也已三年。妻子在县城照顾孩子们上学。全家七口人,孙雨平一直以来坚守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原则,孝敬老人、爱护幼小,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孙雨平说,父母给了我的身,我还父母一颗心,呈给父母一腔情,献给父母一生孝。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悉心关怀、百般呵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辛勤哺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知报答,不懂孝敬,那就丧失了良心,就没有道德可言。

孙雨平是七口之家的主心骨,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自从父亲生病以来,就一直陪伴在父母身边。在七年时间里,父亲住院八次。由于父亲半身瘫痪,他每天给老人洗头、洗脸、洗脚、洗衣服,帮助父亲大小便,给父亲穿衣服、脱衣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给父亲按摩,喂他吃饭、吃药。输液的时候,一刻也不离老人身边,直到病情好转才带他回家。

父亲躺在床上,他帮他翻身,让父亲给他讲在抗美援朝时的英雄事迹及军民关系;讲他在村里当干部时感人事迹以及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和热火朝天的学大寨运动。此时,父亲的脸上总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天气暖和了,艳阳高照时,他就用轮椅推着父亲去村子中心和乡亲们聊天。他母亲心脏病患时,咳嗽、气喘,出不上气来。刚发现,他就把母亲送到医院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母亲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能背靠被褥坐着,他和照顾父亲一样喂她吃饭、吃药、喝水,给她洗头、洗脸、洗脚、洗衣服。母亲病情好转时,就让母亲给他们讲她小时候的生活经历以及日本人侵略他们村庄时他们逃生的惊险过程。还让母亲给他们讲她是怎样孝敬姥姥、姥爷还有爷爷、奶奶,此时,老人家脸上洋溢起孩子般的灿烂笑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家的负担很重,但他坚持尽自己最大努力让二老走好人生最后的历程。

孙雨平兄妹四人,虽都已成家,但他们的心仍然紧密相连。谁家有事和困难的时候,总是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在赡养老人这方面,兄妹互相体谅,从不计较鸡毛蒜皮的事情。四邻总是羡慕他们这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他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孝敬老人后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和邻居方面,大家都本着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把邻里关系处理得很融洽。父母亲生病时,周围的小牛和老温家不论男女老少都跑来帮忙,叫车的叫车、扶老人的扶老人,还有帮助种地、挑水的,什么事情也耽误不了。人家有困难,他也出主意、出力量,帮他们修房子、做围墙,村里人都说孙雨平是个热心肠的人,而他总说:吃亏是福!

贾美连:好妻子好媳妇好妈妈

恶虎滩乡沟门前村有一个好媳妇名叫贾美连,28岁,是一个典型的孝敬爱亲的模范,方圆十几里的人对她的典型事迹赞叹不已,在现在的社会里是少有的好媳妇。多年来,她用自我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持续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带来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贾美连的婆婆潘贵英于2014年5月得了急性脑梗和半身不遂,在兴县人民医院和太原武警医院先后住院一个多月,都是贾美连陪伴护理。由于家庭条件丈夫王建红还得在大理石厂打工整钱,由于婆婆的病情特殊,生活不能自理,每天三顿饭都是由媳妇喂饭,婆婆大小便也是由她陪伴护理。有时由于干肠大便不下,她亲自用手给婆婆往出抠。同病房的人看了以后激动地说,就连女儿也难已做的事,她已经做到了。在看病期间为了让婆婆吃好和营养好,媳妇贾美连每天给变换花样和各种肉类给婆婆买的吃,使婆婆激动的流下眼泪。婆婆一得病就不会说话,但常用比画手势来说媳妇的好。贾美连还有一个常年有病的二爹,也得由她来管,给缝补衣服拆洗铺盖都是她的事。她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天操劳下来,感觉非常累,每天晚上在十一点钟左右才能睡觉,但她从来没有怨言,有的年轻媳妇对美连说照顾婆婆和公公就行了。还要照料一个有病的二叔,你是何苦呢?你能照顾了那么多么?美连说我既然嫁到王家,她们有病我就应该承担起责任,照顾她们,呵护她们这才是我应尽义务,不然的话对不住自己的丈夫,对不住自己的良心。有时婆婆由于病情的折磨,难免对自己发脾气,美连从来没有怨言,只是笑一笑就过去了,她不光对自家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和街坊邻里也是和睦相处,互相帮助,邻家有事她还帮助接送孩子上学,谁家红白事务,她总上门积极帮助,普遍受到村民的好评和村支“两委”的认可。她嫁到王建红家有十多年从没有和公婆脸红过,她的言行,她的善良人所共识。在对双方父母能一视同仁,在自觉赡养老人方面,与邻为善方面,以诚相待方面,和睦相处方面在沟门前村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沟门前村做出了榜样。

刘有唐:平凡中见真情

刘有唐,59岁,兴县蔡家会镇黄远沟村人。28岁那年,因矿难与失去丈夫的马巧翠招亲成家,来到我们狮子洼村安居。马巧翠含泪携二个失去父爱的儿子与刘有唐组合在一起,虽说刘有唐与二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他以自己的善良和道德底线担当起家庭的重任,上有孩子的爷爷奶奶,下有二个先夫留下的孩子,刘有唐以苦为乐,张罗着老小的生活起居,生活过的实实在在,邻里街坊无不夸奖,刘有唐是尊老爱亲的好人。

狮子洼村在五星级支部成员的领导下,连年被誉为文明村。的确我村尊老爱亲的道德风尚历史悠久,村里街坊邻里从未发生过大的争吵,然而互帮互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文明礼让的事例不胜枚举。近年来,退休干部蔡江水遇年过节为70岁以上的老人送节日礼物,2014年村内退休干部与村支部领导合作举办了一次尊老爱老的大型活动,大力弘扬了尊老爱老的精神美德,而西安同乡会与村里老干部及村委干部共同合作树立了一块汉白玉《劝孝良言》碑,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刘有唐的心,受到尊老、孝老的环境的陶冶,他自己虽然文化浅薄,读不懂书籍里的尊敬老人等有关方面的故事,但他深深地了解到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真诚含义。

刘有唐不仅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先后将先夫留下的二孩子成家,将孩子的爷爷奶奶养老送终,他从不计较血缘关系如何,只想着自己肩上的重任,也不抠用苦水换来的钱的长短。如今,自己过门后生育的一子一女先后也都经他操办成了家,留下与老伴马巧翠俩口。本应过清闲日子了,可是他不这么想,还是一头栽在农活上,种植着二十多亩耕地,到大秋天,为赚点钱,还要制作熏枣,远销国内国外,忙里忙外操持着家里的一切。更为感人的是马巧翠先夫的堂嫂85岁高龄了,刘有唐也关照着她的生活起居,问寒问暖,送米送面。村里的人们无不赞誉刘有唐是孝敬老人爱护亲友的好人。

一晃30年过去了,59岁的刘有唐几十年如一日,孝敬老人、关爱亲人、文明礼让,如今因过度劳累,腿脚很不灵利了,不是关节痛,就是腰椎疼,常常是直不起腰来。但他依然干农活、熏枣、养牛、养驴样样都不落下,塑造了一位尊老爱亲的典型人物。

康起明:只要有爱心生活一天会比一天好

康起明,56岁,高家村镇宋家山村人,家中五口人,有91岁的老母亲和三个孩子。妻子是四川人,在生下三个孩子后由于不堪忍受家境贫寒和思乡之苦抛夫弃子离家出走。现三个孩子都已长大,由于没有文化只能在外靠苦力打工维持生计。

多年来,康起明又当爹来又当妈,一边照顾幼小的孩子,一边干农活维持生活。孩子幼小时,母亲虽已年过七旬,但还能帮衬点;可好景不长,母亲由于年事已高及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大病一场,从此一病不起,瘫痪在床。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晴天霹雳狠狠地打在了康起明身上。年幼的孩子,瘫痪的母亲,庞大的医药费,使得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境更加雪上加霜,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但生活还得继续,日子还得过下去,如果自己倒下了谁来照顾母亲和自己的亲生骨肉啊!责任的驱使让康起明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坚定不仅要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更要照顾好这个温暖的家。生活的处境迫使他决定忍痛让儿子、大女儿早早辍学,帮助家里分担一些家务。多年的劳累不仅让他苍老了很多,同时也落了一身的病。一晃快二十年了,儿子、女儿都已长大,虽然没有体面的工作,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一家人再不用为温饱而发愁。母亲虽然躺在床上,但一家人都还在,能够和和美美的过日子。

常听见有人议论说,这个男人真有耐心;也常有人问康起明:这么多年,你累吗?听见这样的话,他也只是一笑而过。累吗?这么多年,他也想过,确实很累,但一想到全家还能幸福在一起,儿女健健康康,还有老母陪在身边,即使再累再苦他的心里也很甜。他想,岁月不饶人,希望以后日子里,儿女能生活的越来越好,老母也能好好与己作伴。

康起明就这样竭尽全力用真情去帮助老人,用仁爱去伺候老人,用爱心去善待老人,以地地道道、憨厚老实的农民本色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坚信“只要有爱心,生活一天会比一天好!”。

刘虎信:十九年如一日悉心伺候老母

刘虎信,兴县交楼申乡井沟渠村村民,几十年如一日,孝老爱亲,伺候年迈母亲,其模范事迹为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是大家学习的道德模范。

一是常怀感恩之心。刘虎信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二是长达十九年的时光里,父亲早早离开人世,母亲年老无劳动能力,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职责,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除此之外,还给予困难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三是平时回到家就帮母亲做饭,收拾房间,陪着母亲聊聊天、散散步,农村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他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用心做出贡献。

刘虎信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此刻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刘虎信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老人,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感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