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四个辩证关系

文化润泽心灵、滋养精神、引领风尚。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突出问题、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命题,阐明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具体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一个政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先进政治文化的支撑;一个政党的活力,源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活力;一个政党的强盛,源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强盛;一个政党的先进,源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新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中,着力营造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按照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实践性、创新性、规律性特点,准确把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四个辩证关系。

正确把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相一致、相贯通的辩证统一。其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科学指导,体现了指导思想的高度一致。其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我们党的理论建设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理论基础的高度一致。其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作为认识世界的观点方法,作为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党已经实现了创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的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我们党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历史中生成,在实践中发展,在传承中延续,具有真理性和价值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先进性和战斗性、传承性和开放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相统一的特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列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实际,有力推动了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大力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生活,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既传承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优秀基因,又丰富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政治文化建设,1980年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了坚持党性、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接受党和群众监督等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和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引导党员干部端正政治思想、强化政治认同,从加强思想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方面发展了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更加系统科学,体现了与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的高度一致。

正确把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正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

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底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等等,这些传统思想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结合全面从严治党实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为政以德、正心修身。

其二,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魂魄。革命文化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展示着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刻揭示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原因,深刻蕴含着党团结凝聚、纯洁先进、成功发展的秘诀。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丰富的革命文化,这些宝贵财富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和继承又是对时代特征的升华和发展,既对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作用,又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作用,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我们吕梁具有丰富的革命老区文化和红色旅游文化,要深入挖掘这些革命文化资源的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继承好,为塑造吕梁美好形象、实现吕梁振兴崛起提供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支撑力量。

其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恩格斯说:“不论在法国或是在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经济的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的文化创造,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特征。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具有适应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征的文化;是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文化,有着严格的科学精神、科学内涵、科学方法,能经得起历史的沉淀和实践的检验;是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前瞻性特征的文化,是在社会主义发展中不断修正、更新、完善而创造的集古今中外的、面向未来的现代文化;是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联系的文化,反映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创造者的主体特征;是具有容纳性特征的文化。另一方面,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贯彻了党的文化发展方针,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文化繁荣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科学指导,体现了指导思想的先进;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本任务,体现了文化内容的先进;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根本方向,体现了文化性质的先进;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发展原则,体现了文化方针的先进;以坚持“三贴近”和“三创新”为发展重点,体现了文化形式的先进。理论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源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是坚持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夯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地位,彰显党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追求,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文化自信,履行好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责任。

正确把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抓住了党内政治生活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揭示了党内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的辩证统一。

其一,党内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的总体要求是辩证统一的。二者都强调政治立场是根本,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核心;政治纪律是保障,要把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本质;政治作风是关键,要把统筹协调作为属性,处理好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的辩证关系。

其二,党内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的重要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无论是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民主评议党员、“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目的都是抑制清除不良政治文化,建设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使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不断拓展升华,都是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使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不断厚培。党内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对个人都具有培育人格修养的作用,对群体都具有引领方向、规范路径的作用,对政党都具有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展示形象、凝聚力量的作用,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滋养民众、引领风气的作用。特别是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内政治生态的“晴雨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民族性、人民性、时代性、科学性的特征,决定了在培育政党精神、锻造政党品格、凝聚政党力量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的民族性上弘扬了中华民族世代相继、一以贯之的奋进精神,文化的人民性上遵循了人民群众追求价值理想、实现全面发展的要求,文化的时代性上体现时代精神,文化的科学性上体现了时代发展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的认识水平。

其三,党内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的科学内涵是辩证统一的。思想是时代的产物,理论是实践的结晶。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在科学内涵上都强调,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坚定“四个自信”为主线,以增强“四个意识”为重点,以增强党的“四自能力”为目标,把讲理想信念、讲党性观念、讲理论宗旨的党内自我教育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把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管起来、严起来,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团结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共同理想凝心聚魂,使政治生态从思想根子上强起来。必须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有力武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不忘初心高、继续前进的品质和能力。要以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带头参加河北省委、兰考县委民主生活会创造的“四个前所未有”,作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新坐标,即从总书记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下一级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的行为是前所未有的,用四个半天时间进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民主生活会上相互批评意见公之于众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党上下产生了极大示范效应的成果是前所未有的。必须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政治保证,以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为基础,引导党员干部把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融入血脉、植根灵魂;以建设拒腐防变长效机制为关键,健全落实良好政治生态制度体系,使党章原则、八项规定精神、廉洁自律准则、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都成为不可逾越的“带电高压线”;以执纪问责为保障,既严肃纪律出硬拳,彻底根除政治生态中的不良因素,又弘扬正气树清风,发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的导向作用。必须把强化监督作为底线保障,以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规范权力运行,以法律制度、法律体系、法治文化培育政治生态,以加强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实现在岗有责、守岗尽责、有责必问、问责必严,让党员干部在人民的监督中用权、在制度的轨道上前进、在纪律的约束下成长,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正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载体的辩证关系

政治文化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政治生活实践中孕育形成的。新形势下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要有明确科学有效的载体,唯此才能“破对题”“找准路”、建得好、管得长。要善于通过经常性的组织生活,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把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同坚持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因、中华优秀文化基因、革命文化基因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因有机结合起来,从更宽广的视野、更深入的层面、更具体的领域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一要始终系牢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文化。马克思主义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核,以信仰为内核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把信仰从物欲中脱俗出来,从私欲中升华出来,从迷信中解放出来,从世俗中拯救出来,从文化中结晶出来。二要培育团结和谐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种属于自己的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是形成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的中华民族文化,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党内政治文化应将根脉深植于民族文化中,反映民族特色,彰显民族气质,承载民族精神、牢固国家认同。三要发挥党史文化的主渠道作用。党史文化是党的文化的历史表现,党的历史是党的文化的生动反映。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与党史研究成果运用高度结合,发挥党史文化资政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四要厚植法治文化的土壤。法律和文化是有机的统一,文化是法治社会的根,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中发挥着牵引作用,法治对文化是一种保障力。将法治文化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关键是要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五要不断弘扬廉政文化。要在反腐中通过价值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相互作用,把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作为首要任务,把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定力作为根本要求,实现对党员干部的警醒震慑不敢腐、执行制度不能腐、坚定信仰不愿腐。六要建设和引领群众文化。群众文化是源于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文化的实践性就是文化的群众性。要让党内政治文化与群众文化良性互动、相互转化。

(作者系吕梁市委政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