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离石

离石区七大重点工程全力 打好攻坚深度贫困组合拳

本报讯 为切实解决好全区深度贫困问题,离石区坚持聚焦深度贫困群体,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强化政策支撑保障体系为突破口,全力实施生态扶贫、技能培训、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等七大重点工程,全力打好攻坚深度贫困组合拳。

扎实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切实解决深度贫困人口增收问题。把深度贫困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开展生态脱贫“五个一批”工作。一是抓好生态治理脱贫一批。年内完成造林任务7.71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向深度贫困人口集中的区域倾斜;提高有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参与比例,以促进其增收脱贫。二是抓好退耕还林脱贫一批。落实补助兑现工作,增加深度贫困人口收入。三是抓好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对生态公益林管护中尽量聘用有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为护林员,依靠公益林管护年均增收9600元。四是抓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脱贫一批。对全区深度贫困人口的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应管尽管,应扶尽扶,培育其主导产业,促进其脱贫致富能力。五是抓好绿色产业脱贫一批。鼓励深度贫困人口利用退耕还林契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鼓励和扶持多种模式的林下经济发展,拓宽深度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积极支持“东谷仓”食品工业园、小杂粮产业园、包装产业园建设,及早投产达效。

实施技能培训扶贫工程,切实解决深度贫困人口就业难的问题。按照“扶贫先扶志和智”的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免费对有劳动能力或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其居家就业创业,增强深度贫困人口增收致富能力。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从根本上解决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度贫困自然村问题。今年该区对28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问题,措施跟进到“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6个环节中;用足用好中央省市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完成拆除的,按人均1万元标准给予奖励,签订复垦协议并自行完成旧宅基地复垦的,人均再奖励5000元;旧村生态修复重点落实退耕还林政策、优先发展经济林、优先布局光伏扶贫项目;同步推进行政村撤并和新区治理,同步推进产业就业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确保搬迁群众有房有业有收入。

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程,最大限度解决因自身条件差贷款难的深度贫困人口问题。制定《离石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办法》及《离石区深度贫困人口金融扶贫资产收益实施方案》,积极推行“四位一体”和“五位一体”小额信贷“6+1”模式。组织泰化集团等龙头企业作为帮扶带动实施主体,带动全区深度贫困人口,根据本人意愿应贷尽贷贷资入企,获取不低于贷款额度6%(3000元/年)的固定收益,贫困村信贷服务组织获取不低于贷款额度1%的服务费用。

扎实推进光伏扶贫工程,有效解决劳动能力差、致富本领弱的深度贫困人口问题。在2016年完成3个村级光伏电站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全区所有可用资金集中对100个村实施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制定《离石区光伏扶贫村级电站收益分配方案》,确保全区深度贫困人口年光伏资产收益不低于3000元,拓宽深度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程,有效解决因病致贫、支出型贫困的深度贫困人口问题。一是深化健康扶贫保障机制,制定出台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帮扶实施方案。二是创新健康扶贫服务机制。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平台结算模式,实行乡村医生乡村干部健康扶贫“双签约”,切实解决贫困群众政策不知情、就医报销难问题。三是全面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四是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区级医疗机构包联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的办法,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指导,配合基层医疗机构对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五是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群众健康意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六是加强贫困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开展贫困村卫生室达标建设,2017年新建25个,改造51个,对短缺的基本设施设备全部补充配齐。

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兜底工程,有效解决丧失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问题。一是提前落实“两线合一”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全区所有低保兜底深度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二是扎实推进集中供养工程。开展特殊群体关爱行动,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在吴城镇、信义镇、坪头乡、枣林乡,各新建或改扩建养老院1座,在城区新建区级养老院1座,对60岁以上失能无靠老人、鳏寡孤独、“五保”等深度贫困人口进行集中供养,彻底解决此类深度贫困人口的后顾之忧。 (张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