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县域·孝义

以产权制度改革开辟农民致富新路子

□ 张丽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孝义市阳泉曲镇碾头村积极探索保护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路径,在主动实践中形成了以土地入股依托合作社规模经营为带动,契合山区实际的产权制度改革模式。而报告中的这些论述,就像给碾头村的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可以放心加大对土地的投入了。

合作社有“钱”景

农民生活有奔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来到碾头村登高望去,梯田错落有致,庄稼漫山遍野,颜色斑斓,呈现出勃勃生机。许多村民感慨,眼前的景象和过去比,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我有五六亩地,以前长满了蒿草,现在不仅路修好了,地里的庄稼也丰收了。”阳泉曲镇碾头村村民武福荣告诉笔者,看到漫山遍野的庄稼,就是高兴,感觉以后的发展前景更好。

给村里带来巨变的,正是惠民农业技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结果。2016年底在确权登记的基础上,碾头村将村民的1179.51亩承包地全部流转回村委。随后,村委又与刚成立的惠民合作社签署协议,将属于村集体的120余亩机动耕地、1480余亩荒山荒坡和村民的承包地以入股的方式委托合作社统一经营。从今年2月开始,惠民合作社就组织机械开荒整地、排渣修路、退棱清草,几个月时间就整出了大量适合机械化作业的连片耕地。

“根据种植需要,我们在原先的土地和后整出来的土地上种了160多亩玉米,100亩高粱,100多亩小米谷子,根据现在整体形势,今秋又种了100多亩麦子。”惠民合作社负责人马海青向笔者介绍道,目前合作社的土地利用率已经达到70%左右,剩余的一部分土地,合作社将在今秋农闲时节再加紧整理耕作,确保明年春天全部种植上农作物。

用土地入股,村委和村民都变成了合作社的股民。根据既定的经营分配机制,村集体能得到合作社30%的收益分红,这样集体收入就有了保障。对村民来讲,不仅能按土地类别得到200、150、80元不等的保底土地流转费,还能得到入股分红,实现双收益。

“今年合作社采取实物的形式分配,村民们分到了土豆、红薯、小米。”马海青告诉笔者,如果后续发展的好,合作社会把多余的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创造经济价值,再给人们以货币的形式发放。“让人们既能吃到放心粮又能创造经济收入,这就是咱的前景规划。”

合作社挑大梁 脱贫致富全靠它

合作社实施多样化经营,还发展了构树种植、猪羊鸡养殖等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季节性用工高峰时能吸纳80多人就业。这样,村里的闲置劳力特别是贫困户就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多一份收入。

“从今年4月份开始栽构树,浇水,砍草,到现在在构树地里赚8000块钱。连金融扶贫贷,构树分红,一年就是一万四五,这就够家里生活了。”碾头村贫困户马孝廷说。

碾头村集体没有经营性收入,村里基础设施维护缺资金。惠民合作社与村委合作后,投资600余万在山上种庄稼、栽树,投资80多万在村里修补石坝、建桥、粉刷墙壁,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办成了许多村集体没能力办的事。

据马海青介绍,从合作社成立以后,土地全部进行了修整,机械化种植,从村容村貌,到整修护坡护坝建桥,村里的卫生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投资栽种了8万多株树,有一些经济林,还有绿化林。

笔者了解到,今年7月,阳泉曲镇铺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碾头村成为了试点。在镇党委政府和市农经局的指导下,碾头村按照产权改革的规定程序,开展了清产核资、集体成员界定等工作,下一步将制定章程、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成立碾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由于看好惠民合作社的前景,经全体村民同意,经济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和集体的土地将作价为资金统一入股惠民合作社,由惠民合作社管理经营,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更好地促进规模化经营。

“通过碾头村这种模式,整合集体资源,对集体土地实行统一规划、开发、经营,并将土地的经营、流转、受益,同资产经营权益一起纳入入股分红的范畴,在必要的时候政府注入启动资金作为联社共同发展的责任公司来发展农业产业。”阳泉曲镇党委副书记雷曙光说。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能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增加集体和村民的收入,碾头村做了积极探索,也为阳泉曲镇推进全镇35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示范。“接下来,我们将以碾头模式带动,扩大规模性经营,同时吸收申家庄、神宁沟、段封、张家庄等村,逐步构建碾头沟域经济发展圈。”临别时,雷曙光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乡镇未来发展的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