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炳中 通讯员 马智勇)一个葫芦、几只刀笔,一双灵巧的手,10月6日,乐龙葫芦工艺品厂的负责人薛改莲一手拿烙笔,一手持葫芦,正在用烫烙工艺制作葫芦。葫芦虽小藏天地,小小的葫芦工艺品,如今成为了文水县的一项特色富民产业。
近年来,文水县南庄镇吴村坚持把葫芦产业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科学规划、园区集聚、政策扶持、项目促动、服务引导、典型示范等有效举措,全村葫芦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在吴村葫芦种植已达1000余亩,种植农户达到200余户,人数占全村的90%,每年该村葫芦销售收入就达到1000万元以上,户均收入达到10000多元,产品销往北京、山东、广东等地。
乐龙葫芦工艺品厂是镇里重点扶持的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各类葫芦工艺品精深加工,引导农民种植压腰葫芦和异形葫芦两大类20余种葫芦品种,基本涵盖了当今国内葫芦市场所有品种,年生产手工烙画葫芦2500件,雕刻葫芦等20000余件,实现产值300余万元。
该工艺品厂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农户种植葫芦,保证高价收购葫芦,并且致力于不断做大做强,让更多人加入葫芦生产加工行业,实现增收致富。为了扩大种植基地规模,满足市场需求,方便亲自技术指导,工厂把外地的基地转移到吴村,开辟了村内遍地开花的葫芦种植基地。“明后两年计划再发展葫芦种植500亩,在不断扩大基地规模的同时,准备再购置两台机器,适应市场需求,把小葫芦在南庄做成大产业。”负责人薛改莲满怀信心地说。
“你看,这个葫芦个头大,形态匀称,现在的市场价可以卖到50元”。一见到记者,吴村的刘国庆就热情地介绍起了他家种植的葫芦。
今年四十出头的刘国庆,种植葫芦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今秋,他家种植的20亩“大亚弯”葫芦喜获丰收,预计收入在10万元左右。走进刘国庆的农家小院,空地上、窗台上、晾晒架上,处处都是葫芦的身影。
乐龙葫芦合作社还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目前,吴村乐龙葫芦工艺品厂生产、销售、物流等从业人员已达100人。合作社的厂房里,正在忙碌的女工人郭润连开心地说,每月能拿到2800块钱,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像郭润连一样,很多曾外出打工的人,最近几年都选择留在了家乡。
南庄镇镇长李建环说:“乐龙葫芦企业生产一线的女工占90%,许多农村妇女考虑到家庭需要,从‘雁南飞’变为‘凤还巢’,她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工资一般都能达到3000元左右。‘葫芦’经济成为我镇农业特色种植项目的新亮点,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