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元旦特刊

冯海虎:党旗引领绿色致富路

□ 肖继旺

寒冬季节,笔者走进方山县麻地会乡后则沟村,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冯海虎的带领下来到村里的红山楂经济林基地。冯海虎介绍说,这片地原来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闲置了好多年,经过后则沟村“两委”多方考察研究,决定利用这块土地栽植红山楂林来提高村民收入,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当时,规划发展红山楂经济林1000亩,工程从去年秋季开始动工,已经完成了700多亩、栽种红山楂树3万余株,预计明年可以挂果。

“人多地少是制约后则沟村经济发展和导致贫困的主要诱因。所以,后则沟村发展红山楂经济林中,采取党支部主导、村‘两委’班子主干发起,吸纳村民参与,以合作社的模式发展,收益以后按股分红,确保全体村民都有收入。”冯海虎说。近年来,后则沟村“两委”班子瞄准“抓党建、强班子、促脱贫”的目标,多措并举,坚持通过打造坚强基层战斗堡垒助力脱贫攻坚。按照“村集体主导、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参与、全民投入、按股分红”的原则,初步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种植、村集体经济破零、全民增收致富的“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立体产业发展模式,以此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后则沟村立体产业发展模式创立以来,先后筹集资金182万元用于后则沟村产业启动,推动“后则沟产业立体发展模式”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已经发展立体产业项目700亩。项目投产达效后,每亩约可实现净利润2000元,预计年可收益约140万元,合作社提取发展资金14万元用于合作社正常运营和扩大产业规模,剩余126万元按股进行分红(每股收益252元),贫困户户均每年约可增加收益3223元(免费配股收益1370元;土地股收益1253元;工资性收益600元),村集体每年约可增加收益29万元。

“下一步,后则沟村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多措并举,进一步健全完善立体产业发展模式,扩大产业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修建一条直通经济林的生态采摘经济路,借观光旅游、生态采摘的巨大商机,做好生态扶贫这篇大文章。”冯海虎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