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的 话
话
多年来,“输血式扶贫”的阳光雨露惠泽了不少贫困群众,但至今仍有不少群众未能摆脱贫困,究其原因,多半是主观能动力不够,更有甚者,就喜欢躲在阳坡坡上晒太阳。的确,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村、一个县,如果一味人穷志短,安于现状,坐等靠要,不思进取,怨天尤人,把贫穷当作一种习惯,缺乏脱贫致富的志气和勇气,没有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即便是再多的金钱和物质帮扶,也只能解一时之困,难以拔思想之穷根。
志不立,穷根难断。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从来都不缺苦难的代表。但在这“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穷乡僻壤,能从苦难中走出精彩人生的无疑是时代佼佼者,他们为梦而战,是不屈的斗士,更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就是“石楼精神”的代表。
让我们走近这些不屈的斗士、生活的强者、敬业的楷模!
近日,记者驱车到营房村,见到第一书记赵毅强时,他正在驻村工作日记上写着:x月x日,营房村,今天继续走访三户贫困户:解双亭、郑直应、80岁的老人解花眼,入冬了天气冷了,给解花眼买的碳今天回来了,一会把碳抬到大妈家里去,捎带看看家里还需要什么,从城里开会后买回来;走访解双亭,看看他家蜂蜜最近销售情况,这次回家再带上几箱帮着销售……
在与赵毅强的交谈中,记者得悉营房村的基本村情和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营房村委距离县城以西12公里处,由解家沟、青蒿、营房、东家沟4个自然村组成,有121户,386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98人,村里以玉米为主导传统种植业,有500亩经济林,主要以核桃树为主。简单交谈后,赵毅强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赵毅强帮着解花眼老人把碳抬到家里后,便坐在炕上与老人亲切地聊了起来,“大妈,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啊!现在天气冷了,多穿点,上次买的鸡蛋还剩多少,还有啥需要的了就和我说啊……”“上辈子俺是干啥好事了遇上了你,有你,我现在是吃的喝的啥也不缺,上次买的面、油、鸡蛋、烟都还有了”解花眼紧紧握着第一书记赵毅强手反复地说。从他们的交谈中我能感受到赵毅强肯定为老人做了不少事情。
解花眼告诉记者,自打赵书记知道她常年一人居住后,一有空便来陪他,不是扫院,就是收拾家里,家里的生活用品也都是赵书记给俺买的。
在贫困户解双亭家中,赵毅强与解双亭夫妇一起整理蜂箱,了解最近蜂蜜的销售情况。赵毅强说,入村走访解双亭时了解到他患有脑积水,妻子患有脑血栓,两人因治病花费不少,一家人因病致贫,日子紧巴巴的,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身体原因他们不能太劳累,又缺技能,抗风险能力弱,如何帮助他们脱贫成了他经常思考的问题。驻村后,他发现营房村蜜源丰富,且养蜂投入小、难度小、见效快,是稳定脱贫的好路子,于是就帮助两人养起了蜜蜂。蜜蜂酿出来后,他还帮着销售,今年就帮着销售1000余斤,收入了13450元。
“我们真没有想到,蜂蜜能卖的这么好,这多亏了我们赵书记,现在俺的蜂箱已达70箱,明年俺孩打算多养几十箱”解双亭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郑直应,今年53岁,勤劳肯干,但日子一直很拮据,为改善这一家人的生活状况,赵书记帮着申请并顺利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郑直应利用这些钱进行了沟域治理,目前已经增加了6—7亩的沟坝地,今年全部种上了玉米,预计能收入2000余斤。
“自打赵书记来俺们村后,俺们老百姓有啥困难了都找他,过年写对联找他,小孩要去城里看病找他,需要填表找他,家里急需钱找他……他每次都会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帮助。”
今天走访了三户贫困户,完成了上午的工作任务……赵毅强在自己的驻村工作日记上写到。简单的吃过午饭后,便去镇里开会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禁在想,跟随赵毅强的一天,他没有干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都是从一件件小事着手,从帮助贫困户解决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着手,一顿碳、五斤鸡蛋、销售蜂蜜……点点滴滴改变着营房村这个小山村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