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太感谢了,真没想到,快过年我家的8000斤红枣一下就都卖给了阳府井电商平台,还卖了个满意的价钱!”元旦时节,临县石白头乡柳家山村的贫困户柳有奎逢人就高兴地说。年关将至,临县阳府井集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勇担社会责任,急枣农所急,大做红枣文章,深入枣区收购枣农的红枣达54万公斤,受到了广大枣农和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数九寒天,在临县沿黄枣区,广大枣农每天都在忙着卖红枣。县里分管红枣产业的副县长杨海波告诉笔者,这一喜人的局面得益于县政府出台了红枣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特别是书记、县长为红枣代言,打造出了临县红枣的响亮品牌。据统计,仅去年12月份,该县销往全国各地市场的红枣达3000万公斤,有效增加了当地枣农的收入,助力深度贫困户脱贫。
众所周知,拥有82万亩红枣种植面积、正常年景产量达1.8亿公斤的临县,是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全县大力实施红枣品牌发展战略,将枣树确定为“县树”,设立红枣产业局,县政府出台了《促进临县红枣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和《临县创建“五位一体”模式全力做好红枣收购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红枣林提质增效14万亩。其中,有机管理2万亩,标准化管理12万亩。实施高接换优1万亩。铺开了临县红枣试验站建设,在碛口冯家会、克虎薛家垛、丛罗峪天洪村开展避雨栽培示范。在全省广泛开展“临县大红枣、天然人参果”主题宣传,在省第五届农博会期间举办了临县红枣公共品牌发布会,与中国科协联合在北京科技会堂举办了临县红枣等农副产品北京宣传推介会,县委书记张建国通过苏宁易购视频直播推荐临县农副产品,县长李双会做客中央交通广播直播间宣传推荐临县红枣,为临县红枣代言。与此同时,创立“临县红枣”公共品牌,出台了支持红枣产业发展的15项优惠政策,探索了红枣购销“五位一体”运行模式,初步形成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龙头、销售有网络、政策有倾斜”的红枣产业发展布局。红枣品种方面,通过引进、选优改良,由原来单一的传统木枣,增加了骏枣、赞皇、金昌一号、虎枣、赞临一号、临黄一号等二十多个国内、省内优良品种。
“如今咱临县的红枣公共品牌越叫越响,县里出台的激励政策更是大大调动了我们收购销售家乡红枣的积极性。这不,我们兄弟四人从去年10月开始到今年1月初,已收购了140多万公斤红枣,都运在北京和东北的水果市场边批发边零售,效益满不错的!”说起家乡的红枣,常年在从事红枣营销的小米公司临县总经理米永峰说个没完。目前,临县有红枣加工企业74户,红枣专业合作社115个,个体营销大户226户,红枣经纪人3000多名,红枣烘干房2000余个,红枣批发交易市场7个,年加工转化红枣1亿公斤,红枣年产值突破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2%。枣区农民红枣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红枣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目前,市场产品有真空油炸枣、香酥脆枣、贡枣、酒枣、黄河滩枣、枣夹核桃、红枣枣酒、红枣红酒、红枣啤酒、红枣汁饮料、红枣果脯、红枣粉等上百种产品。更令人欣喜的是,临县红枣还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让枣农过一个暖冬,过一个好年。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打好红枣保卫战,把红枣产业做成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做成枣农脱贫致富的惠民产业,让临县红枣在新时代讲述新的故事,谱写新的传奇,创造新的辉煌!”临县县长李双会在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访谈时深情地表示。 (刘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