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域旅游、打造文旅双创;开工两河治理、试水3P模式;实施六城同创、攻坚环境改善;布局“一大三新”、打造招商引擎……一项项政策相继出台,一条条探索付诸实践,一个个变化温暖民心。当下的交城正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工作,不断演绎着新时代交城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转型篇
如同众多资源型城市一样,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交城县以焦化、铸造、化工为主的传统产业,早已举步维艰,产业格局亟待调整、突破。为此,该县结合实际、依托产业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制定了《交城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方案》,明确产业定位,锁定高新产业,确定了以“一大三新”(即大数据、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产业新结构。
围绕“一大三新”主题,交城县牢牢树立开放即发展、招商即发展的理念,坚持用系统和定向的观点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深化招商选商机制,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瞄准京津冀、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紧盯行业领军企业、紧盯产业转移方向,强化产业对接、企业对接、项目对接和产销衔接,党政考察团多次深入一线发达地区主动出击、广泛联系,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千方百计引进了一批以双高煤深加工示范基地项目、中晶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为代表的一流项目。
目前,该县在大数据方面,规划建设了山西(交城)大数据产业园,占地3000亩,总建筑面积160万m2,已落户总投资11亿元的山西中交数据项目。新材料方面,重点推进中晶环保、利虎玻璃、典石晨晶等项目建设,加快宏特复工复产,形成新材料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新能源方面,加快国利天能、金兰化工项目建设,延伸光热产业链。新型化工方面,重点推进华气东成、江苏燎原、润锦化工、美锦集团等新化工项目建设。全县新型产业的增加值已超过传统产业8个百分点。
旅游篇
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山水交城、诚交天下”品牌,交城县率先提出文旅双创,并成功申报了全省唯一的文旅双创示范基地并建成了占地3300平方米的交城创谷;创作了“褐小美”IP形象,打造全省一流的文旅双创产品。引进肖肖创作团队及“褐小美”开发公司,设计了全省首个文旅产品“褐小美”及微信表情包、旅游地图丝巾等十余款衍生产品,在“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上,县委书记、县长倾力上阵成功推荐全域旅游吉祥物“褐小美”,同时开通了“褐小美”冠名的交城号高铁,今后还将陆续推出“褐小美”儿童剧、连载漫画、儿童乐园主题公园及“褐小美”IP形象的文旅特色产品、连锁农家乐等在全国领先、全省一流的文旅产品。
在第三届山西文博会上,交城作为全省唯一单独设馆参展的县份,推出了40件文旅双创产品和数十种非遗产品,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醉美交城山、梦幻庞泉沟”全国摄影大赛,吸引了省内外300多名摄影爱好者踊跃投稿,通过镜头将交城山水推向全国,进一步提高了交城的知名度美誉度;“万亩黄芥花”摄影节,使“八月交城看花海”成为省内外游客的热衷和首选;卦山、玄中寺创5A景区推介晚会,再次“唱响交城山”,全面展现了交城全域旅游的崭新形象。
该县还启动了卦山·玄中寺5A景区提升工作,引进古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卦山、玄中寺及周边景区进行5A级景区提升开发建设,实现景区管理体制专业化、市场化、公司化;依托“互联网+旅游”模式,开通《掌中交城》手机电视台、《交城旅游》公众号等交城旅游线上、线下营销、宣传平台;设计研发交城旅游大数据APP,实现所有景区、旅行社、住宿、购物、医疗相互对接,为智慧旅游提供提供支撑。
民生篇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强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消除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最基本的一步。去年以来,交城县紧紧围绕“3558”脱贫攻坚战略,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产业为先、重点突破,合力唱好产业脱贫、稳步脱贫、和谐脱贫“三部曲”。该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结合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扶贫项目,精准落实到户到人。一是构建“四有”产业扶贫格局。把“村有合作社”作为着力支点,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398个,实现所有行政村合作社全覆盖。确定扶贫产业项目300个,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亿元,投入资产收益资金3200万元。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架“天线”走“网路”,打造50个电商网店、1个菜鸟物流园、发展电商村30个,形成种、养、加、产、销一体化格局。二是确立“2+5”产业发展战略。以畜牧业、旅游业为脱贫主导产业,以果、蔬、菌、药、蜂为协同产业,全面推进产业发展。成功引进天津宝迪集团1.5万头能繁母猪项目和北京新瑞利邦高端肉牛养殖项目。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推进东坡底“万亩黄芥花海”、苏家湾风情村等27个旅游扶贫项目上马。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每个家庭都希望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闲暇时陶冶情操。为此,该县加强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培育工程,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山医大医院交城分院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发力健康交城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强文化交城软实力;积极开展人才招聘,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始终压实“两个责任”,强化红线意识,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开展“1+7”环保攻坚战,守护交城碧水蓝天;加快“平安交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中,取了实效,更赢得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