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岚县农机合作社资产收益助力精准扶贫

本报讯 (记者 刘小宇 通讯员梁瑞霞 程美芳) “快请到里面看,现在合作社又买了一台玉米收获机,秋收时只需要一个人开着车就能把玉米收回来,比以前方便多了。”在岚县上明乡官桥村惯惯农机合作社,该社理事长张惯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热情地向社员们介绍着新购置的农机设备,诉说着合作社近一年的新变化。

近年来,岚县通过创新农机合作社组织运行模式和支持方式,规范合作社建设和规模发展,完善了贫困户和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了合作社与贫困户实现合作共赢、精准受益,营造了农机脱贫的良好社会氛围。而这也离不开多年来该县对各类农业机械的普及推广。在逐年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投资力度基础上,去年,该县又投入200万元中财资金,并积极联系省农机局投入60万元项目资金对全县购买农业机械进行补贴。同时,对部分新农机提出作业补贴,带动了广大农户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随着农业机械的增多,农机专业合作社也逐渐兴起,“农机扶贫”成为该县贫困户又一增收渠道。

在加强扶持的同时,该县也强化了对合作社的管理,为承担扶贫攻坚任务的农机合作社适时修订了合作社《章程》,除明确法律规定的事项外,还明确了合作社、普通社员、贫困户的权利和义务、相互间的利益关系以及收入分配,完善了财务管理、机具台账和作业台账登记等规章制度,坚持规范运行,做到依法依规办社、照《章程》制度办事。同时合理设置利益联接机制,将注入到合作社的财政资金形成农机固定资产,购置农机具的种类、数量、价格由村委、合作社和贫困户代表三方协商确定,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作为扶贫股,分配给评定的贫困户,并以保底收益分红的形式确保贫困户获取资产性收益。为保障参与其中的贫困户利益,该县还制定严格的收益确认程序,并成立了以村委、贫困户参加的资金监管小组,对合作社的农机作业服务面积及作业收入跟踪监测,监管合作社作业面积和服务收入,督促合作社建立真实准确的作业台账,保障收益分配兑现。

随着农机扶贫的受益面越来越大,该县积极引导和打造脱贫产业平台。其中,承担省级资产收益扶贫试点的岚县惯惯农机合作社与源泉种植专业合作社、三方兴业种养专业合作社、俊义种养专业合作社三个效益良好、结构较优、产业带动力强的合作社进行了整合,领办了官桥农业专业合作总社,打造了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的主平台,带动全村142户贫困户333名贫困人口每人每年享受农机收益分红300元。“下一步,我们将会在农机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12个乡镇全面推广,使更多的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在全县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目标。”该县农机局局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