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党政·广告

汗水浇开幸福花

——记团中央驻石楼县岔沟村第一书记郭连乐

□ 本报记者 马龙 通讯员 李晶晶

“谁啊?”“张叔,开门,我是连乐。”“郭书记呀,这么晚了你怎么又来了啊,你这是早上一趟下午一趟晚上再来一趟么?”“张叔我这不是回去后咋也睡不着,就想再来找叔聊聊拆迁的事么。”

这是郭连乐当天第三次踏进村民张老汉家中。自从他这个驻村第一书记加入岔沟拆迁工作组后,像这样的场景已经上演了无数次。在他的耐心说服下,最终张老汉在协议书上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岔沟村位于石楼县城东2公里处,是团中央定点帮扶村。2016年该村被规划为石楼县东城区。同年5月,郭连乐被任命为团中央驻石楼县岔沟村第一书记。11月,县委、县政府整合“双石公路”岔沟村段道路改造拆迁和移民搬迁、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决定将岔沟村打造成高标准、高品质、高质量的石楼县城东大门。该村被确定为石楼县易地扶贫搬迁重点推进村,需要征地65亩,171户村民还需要搬出旧居,征地拆迁自然成为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面对艰巨的拆迁任务,郭连乐主动申请加入村里的拆迁组,负责讲解党的政策,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他揪住党建工作这个“牛鼻子”,将党建工作与征地拆迁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给群众做出榜样。

“拆迁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县里刚定下来要把岔沟村整村拆迁改造时,老百姓是既期待又担心。都知道这是好事,可又担心工程大、施工时间长,最后房子拆了自己却安置不了。这时就能体现出一个好领导班子的重要性了。我们通过党员带头签约、党员入户动员的办法,统一了思想认识。目前,征地拆迁已基本完成,为双石公路改线进村、岔沟村棚户区改造及易地扶贫搬迁顺利实施打牢了基础。”郭连乐告诉记者。

提起郭连乐,村里的老百姓赞不绝口。“这孩子刚来时候看着不像有苦的后生,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听说这孩子是从大城市来的,还是硕士,但是人家一点都没嫌弃俺们没文化,俺们老百姓有个啥事,他张罗的比谁都上劲。”“小郭说搬迁是件大好事,搬迁出去,空间大,可以做个小买卖,孩子们上学也方便,政府还有支持。每次见了我都要拉住我说拆迁的事,我脾气这么暴的人,硬是让他给我磨的没脾气了”……

驻村一年来,郭连乐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如何带动全村百姓脱贫致富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发挥部门优势,上引下联,筹措资金,发展产业。他白天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夜晚开会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争取资金两百余万元对村里道路、过水桥、田间路进行整修,建起了1000余平方米的彩钢牛棚,扶持一名创业青年养蜂,为贫困户找工作,为蔬菜大棚种植户联系销路,协调山西省青联对口帮扶,勤勤恳恳地当好“服务员”。他积极奔走,与上级党委、政府、扶贫办、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协调沟通联络,为村民争取“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想法设法地当好“指导员”。他每天都会在村口街头走走转转,发现吵嘴、打架、闹矛盾的,主动说和;遇到有困难的,全力帮助;村里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反映,乐此不疲地当好了“消防员”。他全方位服务村民,为岔沟村的幸福和安宁保驾护航,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重。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把县里建档立卡贫困户2760人安置好,这是重要的一步,但也只是第一步,今后的任务会更重。如何才能加强东城区自身的造血功能,让老百姓、让村集体手中有钱花,不再向国家伸手,是我现在天天都在想的事儿。我们规划了下一步的产业,不把硬骨头留给下一任。”郭连乐说。

据岔沟村支书介绍,从郭连乐到村里来当第一书记以后,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特别是村里拆迁项目,矛盾大、纠纷多,遗留问题多,按常规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疼的事情。但在郭连乐的耐心疏导下,村民的热情迅速被点燃,大都踊跃参与、积极配合。他还要办理项目的相关手续,负责文件起草、资料收集,每天很是辛苦,甚至都不能保证每月回家一次,照顾父母,陪一陪妻子。目前村里有85%的村民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岔沟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双石公路”岔沟村段道路改造拆迁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也于2017年5月开始顺利实施。

易地扶贫搬迁既要让百姓“安居”,又要让百姓“乐业”。“安居”仅仅是第一步,“乐业”才是确保搬迁群众长远发展、长期稳定、脱贫致富的根本。郭连乐把和谐、宜居作为东城区建设的“两把尺子”,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容不得半点“歇歇脚、打个盹”的现象。在他的带动下,岔沟村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高涨,他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了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