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会议吹强风,十九大精神暖人心;
习总书记讲的清,进行一次新长征;
三万多字声如钟,处处讲到人心中;
中国人民都在听,整个世界已动容;
句句朴实为人民,表达对民的忠诚;
天更蓝,水更清,又是美好的愿景;
……
时近岁尾,晋西石楼山区寒意正浓、朔风阵阵,却从村中央李自立家院梁上圪旦畔传来当地人们极熟悉嘹亮的三弦书调和洪亮穿空的唱腔,循着一圈人群走近,只见该县鼎鼎有名的三弦书把式、50多岁的任玉明和他的伙伴正手忙脚乱、满头大汗。他们身穿红色棉褂子,头裹白毛巾,挺直了腰板,左膝盖上,绑着一副快板,三弦琴侧抱于怀,时而睁大眼眉高亢激昂,时而低目悠悠谆谆教导,正起劲地弹唱着党的“十九大”所描绘的美好愿景;乡亲们围拢在他们周边笑容满面地听着,有的取下棉手套打开手机拍摄着,有的坐在摩托车上轻敲着节拍,小朋友们则蹲在家长旁边,露出一张冻得通红的脸蛋儿,也在听得入迷……
元月的冬日,在石楼县宣传部倡导下,该县文化馆、伞头协会的演职人员组成了石楼县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民间文艺小分队,每天深入全县山庄卧铺走村串乡进行巡演。用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方言土话,把十九大精神融入大家喜欢的民间文艺形式,变抽象的说教为生动的宣讲,变固定课堂为流动教育,用乡音土语创作成晋西秧歌、三弦数、快板、顺口溜、三句半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百姓在自家门口,在劳动间歇中,用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
“在农村用石楼话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这种形式非常好。”前山乡柏卜湾村支书闫学珍快言快语。“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创业,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年人,很多人听不懂普通话。咱们这次用石楼土话唱他们喜欢的伞头秧歌、三弦、快板等,能让他们更好地领会十九大精神。”
“我为宣讲十九大专门创作了秧歌剧《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和三句半《党的温暖照我心》,看到村里的乡里乡亲听我们宣讲十九大精神时,笑呵呵点着头,我的心里很有成就感。”一场宣讲演出结束后,石楼伞头协会高三元顶着寒风收拾各种道具,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村子,他脚步匆匆,头上“热气腾腾”。
(文/图 王永平 郑惠月 陈子健 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