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兴县

刘茹茹:让青春在山区教育中飞扬

作为土生土长的兴县人,我对家乡有一份热忱的爱!是这片红色的沃土养育了我,让我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有更多的激情投身于它的建设中来。2012年6月,我毕业于吕梁学院历史系,同年9月,很荣幸成为了我县交楼申乡中心校的一名特岗教师。初次来到乡村小学,我不仅看到孩子们脸上纯真的笑容,听到他们质朴的话语,更看到了他们艰苦的学习环境,我的心震撼了,也被他们乐观的心态征服了!心中暗暗决定,我要用我的青春和热血为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做点儿什么。不知不觉,这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

说真的,站在这演讲台上,我很紧张,很激动,但更多的是感慨。茫茫人海中,沧海一栗,太普通,太平凡了。是的,普通,平凡的我从事着最普通、最平凡的工作——山村小学教师。

交楼申乡,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地方,大多数家长迫于生计纷纷外出打工,留下了无助的老人和可怜的孩子,学校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老师成了孩子们的亲人。从参加工作开始,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的职务,课上,我和学生是师生关系,严格要求,创设和谐班风,课后,我们又是好朋友,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来说,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迫使我更乐于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里。不得不说,班主任的工作是辛苦的,除去正常的课业之外,更多的是生活老师的责任也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班主任的头上,去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知道他们的快乐和委屈,去分享,去开导,让他们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每次学生生病,我都会很自责,怪自己太粗心,没有给予他们全方位的照料,但每当学生弱弱的说一句“老师,别担心,我没事的……”这个时候,我的眼里又总是有酸酸的东西在打转,告诉自己下次一定不会再这么大意了。做好班主任,做好这个孩子王,我成长,我快乐。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我照例去查看学生们的日记,只见有一位女同学的日记本上赫然写着这么几句令人揪心的话:老师,我的妈妈是个聋哑人,她既不会说话,也听不见别人说话,家里只有爸爸在照顾她,我除了上学,放学回家还要洗衣服,做饭,喂猪……忙到很晚才能睡觉。上个礼拜,妈妈的精神病又发作了,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爸爸在地里干活,积劳成疾晕倒了,我不想念书了,干脆死了算了。看到这里,我的心战栗了,惊呆了。如花的年龄呀!这么小的孩子,却生出了这么厌世的念头。我在心底痛骂我自己,我怎么如此的不经意,又怎么如此的粗心呢?于是我马上在她的日记本上批了这么几句话:孩子,你是个懂事的好姑娘,老师真为你高兴。是的,你的处境确实不好,可是,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是不一样的。也许,这多灾多难的童年对你来说,那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呢!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将来的你一定会有出息的,一定要相信自己,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加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对她多了一声温暖的问候,多了一份母性的关爱。天冷了,摸摸她的头,问候一声,“冷不冷啊,可要多穿点衣服呀!”平时总是对她报以舒心的微笑;取得进步时,给予热烈的鼓掌。并且我还发动我身边的朋友给予她一些帮助,送衣服,送鞋子,让她时时刻刻感觉到有那么多人在关心她,爱护她。渐渐地,她的不良情绪没有了,成绩也升上来了,恢复了孩子应该有的天真,活泼。有一天,我欣喜地在她的日记里看到这样的话:老师,谢谢你,谢谢你这些日子对我的关爱,我真想喊你一声妈妈,你就是我的亲妈妈。妈妈,这是心灵的呼唤,这是爱的回应,这是天籁之音啊!现在我每天看着她那天真灿烂的笑容,听着她左一声右一声甜甜的叫着“老师好,老师好”,我的心都醉了。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慰藉我的心灵呢!我能真实的感觉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价值。做一名山村教师,感觉好温暖……

火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撞击。在我们与学生心灵撞击的过程中,绽放的又将是怎样的一种美丽呢?那将是世界上最迷人,最绚丽的花炮。的确,教师是平凡的,然而,平凡成就伟大,我们的一头挑着学生的过去,另一头却挑着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

当前,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学习“两学一做”的教育活动中,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将认真学习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基层群众做好舆论导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进取,任劳任怨,为兴县脱贫攻坚贡献力量,为山区留守儿童营造温暖的家,为建设富裕、和谐、绿色、美好的新兴县而努力奋斗!让我的青春在山区教育中激情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