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精准脱贫专刊

圆贫困户脱贫致富梦

——文水县产业扶贫纪实

□ 王丽红

2017年11月24日,在文水县下曲镇苏家庄村村民委员会,该村两委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正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议2017年合作社为贫困户发放分红的相关事宜。贫困户韩起昌兴奋地说:“我们一家三口人,去年从我们入股的合作社领到了近3000元的分红。这不,今年的分红马上就发下来了,两个孩子上学的学费不用愁了……。”

扶贫合作社带动扶贫:贫困户脱贫有保障

文水县是吕梁市乃至全省的农业大县、畜牧大县。2016年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369户,贫困人口5525人。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为该县实施产业扶贫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切实落实好脱贫攻坚任务,尽快实现全县群众共同富裕,该县创新思路,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化基础较好的实际,大力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台了《文水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将产业扶贫模式作为主要抓手认真组织实施,致力于打造“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新机制,即通过政府列支专项扶贫资金,有资质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担保,金融部门向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扶贫合作社发放贴息贷款,确保贫困群众受益。2016年,该县共帮助10户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保的由贫困群众为成员的26个合作社从信用联社获得政府贴息贷款6426.97万元,全部用于肉牛养殖、能繁母牛养殖、干果加工、羊养殖、特种养殖、良种繁育等特色扶贫产业发展。2016年底共计发放保底资金500余万元,实现四个贫困村和2350名贫困户如期脱贫。

这种“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成了股东,脱贫有了保障。今年以来,文水县继续拿出400万元用于产业扶贫贷款贴息,共有13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担保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牵头组建贫困群众为成员的合作社31个,将全县1471户3193名贫困户全部吸收为合作社成员,从信用联社获得贴息贷款近8000万元。截至目前,贫困户企业分红全部发放完毕,贫困户全部脱贫。

能繁母牛养殖扶贫:贫困户享受更多分红

去年以来,文水县进一步合理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积极实施能繁母牛养殖脱贫,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该县以胡兰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成立7个专业合作社,在尊重贫困群众脱贫意愿的基础上,扶持贫困户发展能繁母牛养殖,努力完成市下达的1000头能繁母牛养殖脱贫任务。县政府帮助养殖户获得每头牛1.5万元的贴息贷款,对贫困户获得的扶贫贷款,以年息6分的贴息额进行贴息,合作社年底对成员进行分红,实现贫困群众增收。目前,该县已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对建档立卡识别出的涉及12个乡镇108个村1000户贫困群众的精准扶贫目标。

特色农业产业扶贫:贫困户脱贫致富劲头十足

项目资金向特色产业倾斜,精准政策向贫困农户聚焦。文水县坚持“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全链条推进、精准化扶贫”,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把产业项目与脱贫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为增加农民收入和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产业支撑。在文水县马西村,由文水县汇通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承载实施的500头育肥牛养殖项目,共吸纳贫困户188户,已购进架子牛500头,投资550多万元。由新大象农牧集团牵头担保成立的文水县河西惠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承载河西村存栏5000头生猪养殖扶贫项目,吸纳贫困户74户,现已购进5000头生猪,项目总投资555万元。关帝山片区肉牛养殖扶贫项目、果蔬农产品产业化仓储营销项目、黄牛改良项目、休闲旅游示范村项目等,文水县将特色农业产业项目资金135万元全部用于项目实施,全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一村一品”初步形成,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目前,全县29个贫困村,村村有主导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户户有项目,让贫困户有保底资金的同时参与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稳定脱贫,长久致富。

扶贫合作社带动扶贫、能繁母牛养殖扶贫、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文水县在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这条路上走得愈加稳健。“让贫困户参与到扶贫项目中来,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由‘输血’变‘造血’,使他们能够增加稳定收入,达到稳定脱贫。”文水县扶贫办主任韩全生的话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