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智勇
“锁康,过来一下!”
“好的。”
“锁康,一会开会做好安排?”
“行。”
“锁康,我们村的‘六个一’还有哪儿不妥?”
“稍等,我看吧。”.......
“好的。”“行。”这些在他嘴里每天能说出几十次,大家的信任就是这个乡镇基层组织委员——李锁康的战斗动力。
从2013年,他便干起了乡镇组织委员的“营干”。五年多的工作,他深深体会到:乡镇的“组织委员”得会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得有猪八戒的皮糙肉厚、沙和尚的吃苦耐劳,还得有唐三藏的满腹经纶。组织委员“既要人情世故,也要坚定原则”、“既要苦口婆心,也要甜嘴公心”、“既要多面手、也要专一招”、“既要有问题意识,也要有过程哲学”。
乡镇就是锻炼干部的大平台,乡镇的组织委员辛苦但充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好党建工作首先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李锁康深谙此理,他把自己的职责定位为协助镇党委把基层组织建设搞好。他说:在农村,“两委”班子团结合作是头等大事,“组织委员”就是“粘合剂”和“万精油”,该合就合,牢牢黏在一起,发挥最大作用为民办实事;该凉就凉,不能让干部被好事和胜利冲了头。他每年都会在镇党委的支持下组织村干部到别的乡镇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等;积极开展农村党员轮训、培训活动,尤其是2017年底,他把十九大宣讲穿插在党员轮训中,认真组织讲师备好课,细致做实培训组织工作,并始终坚持学用并重原则,使全镇党员干部的素质更加契合新时代的要求。2017年,“三基”建设是乡镇党建的重点之一,为确保项目落到实处,他主动请缨参与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其中在北峪口村和中舍村的活动场所改扩建,从选址到建设,全程参与,为这些村后续发展蓄力发力。
“得空我就会进村入户,除帮助所包村理清发展思路外,我主动了解换届、信访、安全环保、治沙等工作情况,并及时向镇党委汇报。”李锁康的话在开栅镇换届中得到印证。换届前村干部年龄都比较偏大,在换届时他向党委建议,鼓励村年轻人参与竞选,并鼓励各村加大对青年党员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储备。镇党委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支持年轻人和在外创业的人回乡竞选。他抓住时机建立微信群宣传政策,多侧面打听参选人“人气”,把好初审关,为人才进入班子做好前期准备。2017年换届,全镇村干部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了3.4岁,这中间有他的一份功劳。
有人说“组织委员”是他的“实衔”,但李锁康觉得“镇机关党支部书记”这个“衔”也不“虚”。白天他和同志们一起下乡,晚上加班加点做好镇党委关于党建工作的一系列会议材料、文件、报表等,还有督察、考核、评比这些事,从制定方案到总结等环节认真地起草完成,起早贪黑、吃不好睡不稳都是常事。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党的根基在基层。“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引下,抓基层强基础,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强起来、党员队伍更加强起来、党的工作更加强起来。将基层党建打造得有温度、有色彩、有活力,我们基层组织委员有信心,干劲高!
“实现中国梦,我们平凡的组织委员不缺位,敢担当!”这就是一名基层组织委员心底里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