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民生

完善社保制度确保底线公平

□ 梁 瑜

社会政策是最基本的民生,是兜底线、救急难的基本措施,今年以来,我市扩大社会普惠政策覆盖面,紧密结合深度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实际,在医疗、教育、卫生、残疾人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惠民政策,精准覆盖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维护社会保障制度“底线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应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就必须实现社会“底线公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底线公平的意义,直接作用于使贫穷者生活有所改善或能走出贫困,能够最明显地起到缩小社会不公平程度的效果。

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实现底线公平也具有关键意义。我市农村地区已经全部实行新农合制度,加上由政府出资的医疗救助制度,都是在医疗方面全力守住公平底线,解决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确保“底线公平”,是为了守住社会公平的基点,明确政府责任的“边界”。从底线公平出发看,目前我市社会保障制度问题主要是制度结构不合理,要仿效城市建设和管理,尽快在全市农村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尽快将公共基础教育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之内,加快农村地区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救助制度,继续建设和完善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