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美艳
2017年7月,陈韶君被选派到枣林乡十里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陈韶君牢记脱贫攻坚的责任和使命,与村两委班子一道,积极探索脱贫致富路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实事。
深入调研 摸清村情民意
“驻村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定要摸准情况,了解哪些群众是真正贫困的,避免真正贫困的群众没有得到帮扶救助。”陈韶君如是说。要解决贫困户致富难的问题,首先要详细了解贫困户详细情况。陈韶君在工作中坚持“全面走访,不漏一户”原则,与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贫困户家中,“零距离”倾听贫困户呼声,听取意见,并把走访中贫困户反映的问题和发展愿望都如实记录。在陈韶君的工作日记本上,仔细地记着村里大事小事。陈韶君说,只有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摸清摸准、心中有数,及时向村民了解对村“两委”及村内各项事务的意见建议,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做好农村工作。
真抓实干 把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只能解一时之困,终非长久之计。唯有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发展能持续产生经济效益的相关产业,才能断掉穷根,形成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持续不断地创造利润、扩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增加收入。陈韶君从十里村实际出发,协助发展养牛项目。该项目投资78.09万元,占地12亩,修建牛舍1000m2,养殖100头。收入分配采用“532”模式:纯收入50%分给贫困户;30%用于村集体事业和非贫困户福利;20%用于合作社经营。项目投入运营后,每头牛将收益1000元,全年收益10万元。
此外,陈韶君协助完成55户70人的健康扶贫“双签约”工作;资助9名贫困生,资助金为7000元资助;动员44人参加护理护工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引进100KW光伏扶贫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可收益8万;成立梅花、劲松合作社,各吸纳12户贫困户,主要实施通道绿化、核桃林提质增效;建设十里村150吨水窖,张家山50吨水窖;采用“四位一体”扶贫小额信贷模式,贫困户可收益3000元/年;投资12万元,建设29盏路灯;9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全覆盖……这一件件实事让十里村悄然地改变着模样。
抓实党建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有效脱贫、持久脱贫,就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履职尽责的村党支部班子和一支能战斗、肯奉献的党员队伍。陈韶君在驻村后,定期组织村内党员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日主题活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各级脱贫攻坚政策和会议精神,及时了解掌握各项政策方针内容,引导他们结合村情实际谋划下步工作,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为更好地推进换届选举工作,陈韶君与包村领导、驻村帮扶工作队多次深入该村监督指导,做到法定程序不变,规定步骤不少,操作过程公开,实现择优选才、结构优化。经过近两个多月的积极工作,圆满完成了十里村支部、村委换届选举工作。
同时,陈韶君帮助十里村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涉及村民的大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来执行。实行本办法以来,基层民主深入人心,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日新月异,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展望未来,前景广阔,方兴未艾”。陈韶君诚心为民的态度,踏实做事的作风,得到了十里村村民的认可和赞誉。陈韶君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与十里村村民一道寻求致富途径,巩固脱贫成果,继续向全面小康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