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柳林

柳林县在首届吕梁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上收获颇丰

17家企业参展,4个项目成功签约,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

图为参会者在品尝柳林红枣。 裴芳 摄

本报讯 在4月20日至22日首届吕梁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上,柳林县共有4个项目成功签约,2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成功签订购销合同。

本届的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上,柳林县共组织17家企业参展,产品涵盖小杂粮深加工、农特产品深加工、风味特色小吃等多个行业的涉农产品。其中柳林县精忠报国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3.3亿元v耘智慧农业全产业生态链项目、柳林县薛村镇人民政府2亿元核桃深加工及万亩碧根果种植项目、柳林县永盛面粉专业合作社3.25亿元小杂粮加工及鲜活农产品一体化经营项目、柳林县沟门前风味食品有限公司5000万元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项目成功签约,柳林县达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8000吨红枣和柳林县天王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1200吨黑珍珠小米成功签订购销合同。

在为期3天的展销会现场。县委书记郝继平,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惠民等县领导,分别在红枣、碗团、小杂粮等17家农产品企业参展区展馆巡馆。郝继平边走边看,详细了解了特色功能食品的参展和销售情况,听取了部分参展企业负责人对于产品特色、经营状况等方面的简要汇报后鼓励参展企业进一步加快功能食品研究开发的步伐,走出一条具有柳林县特色的名特优功能食品产业发展之路,力争步入更大的平台。

4月22日,柳林红枣碗团主题推介活动如期举行,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惠民做了柳林主题推介。推介环节中,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惠民以地理区位独特、晋商文化繁盛、特色产品荟萃三个特点向现场众多嘉宾、观众隆重推介了柳林碗团、红枣、核桃和小杂粮等农特产品。他说,柳林红枣闻名遐迩,柳林是全国五大产枣县之一,全县28万亩红枣林正常年景产量3000万公斤,目前,全县红枣加工企业420余户,年加工红枣6000万公斤,主要产品有蜜枣、贡枣、滩枣、空心枣等20多个种类,畅销全国各大省市及东南亚各国;口感柔韧、滑腻、筋道的柳林碗团,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主打品牌“沟门前”碗团目前已遍销京、津、冀、陕、蒙、鲁等10多个省市;柳林核桃果肉丰满、肉质洁白、香酥甜脆,物美质优。目前,全县优质核桃林面积21万亩,挂果面积10万亩,2017年核桃产量350万公斤;柳林小杂粮绿色健康,以谷子、大豆为主的小杂粮播种面积达20万亩,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吕梁山”“塬缘”等品牌小杂粮系列产品通过线下线上走向省内外市场。

推介会除了县领导的倾情推介和电视宣传片的详细介绍外,还组织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大型鼓乐舞蹈《盛世华章》、男生独唱《柳林颂歌》、舞蹈《吉祥盘子》、女生独唱《下柳林》片尾曲《烽火梨情》等节目紧扣推介产品主题,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三弦书说唱《柳林红枣甲天下》更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细数了柳林红枣天然营养、保健滋补的奇特功效,让人回味无穷。

此次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不仅将进一步提升柳林县优质特色食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全县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签约项目的落户,更对全县农业产业间相互渗透、前后联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释放乘数效应,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白占全 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