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多积尺寸之功”。“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政德者,为政之德也。习总书记关于政德的论述有如洪钟大吕,在神州大地回响。他把政德细分为大德、公德、私德,并指出大德须明,公德必守,私德要严,要求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这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高度凝聚和现代提炼,更是为今天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树立了具有时代内涵的价值坐标,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铭记在心。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就要多积尺寸之功抓细、抓小、抓常,件件叠加,项项累积,次次集聚,久久为功,才能让政德淳厚,蔚然成风。
立政德要多积尺寸之功,一要着眼于“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反映人格修养,“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廉政新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管住了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乃至节日交往的细节,更在于抓住了干部作风最易“跑冒滴漏”的关节点,彰制度之威、显规则之力,实现了“抓细节就是立大德”的效果。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贯穿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领导干部只有用好每一次权力,牢记每一条纪律,在每一件事情上体现严和实,才能经常防微杜渐。
立政德要多积尺寸之功,二要着眼于“小”。“政德”建设无小事。一些看似不足挂齿的小事,一个很不起眼的生活小节,却恰恰折射出一个官员的品性、操守、精神境界,反映了其党性原则、组织纪律、法治意识。纵观那些最后走上腐化堕落之路的官员,几乎都是从某些小事小节的放任自流开始的。为此,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意识,不因“小腐败”而违规逾矩,不因“小问题”而姑息迁就,不因“小意思”而欣然笑纳,才能在慎微中积下尺寸之功,锻造金刚不坏之身。
立政德要多积尺寸之功,三要着眼于“常”。政德不是一天修炼起来的。领导干部立政德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是一场持久战,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强调时抓一下、不强调放一下,出了问题紧一下、形势好了松一下”的现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做到年年抓、月月抓、日日抓。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决摒弃“闯关”思想和“松口气”的心理,始终保持经常抓、抓经常的态势,坚持时时抓、事事抓、处处抓,使立政德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觉追求,真正做到善做善成、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