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接受井冈山红色革命教育

——吕梁市宣传系统领导干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培训侧记

□ 王永和

4月21日至27日,吕梁市宣传系统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培训班49名学员赴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井冈山宣传干部培训中心学习。本次培训班由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举办,来自全市13个县市(区)的宣传系统部分领导干部参加,旨在组织、引导、动员全市宣传系统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重温党史、缅怀先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有力提升吕梁宣传系统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为做好吕梁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细雨如丝,满山苍翠。一辆大巴车在井冈山蜿蜒曲折的公路上急驰。车上49名学员边热烈讨论、交流着井冈山感人的历史史实,边眺望着窗外重峦叠嶂、雄奇秀美的绿色美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故乡”、“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一块块红旗状的红色标语牌次第从车窗闪过。忽然,一块红旗状的大型红色雕塑赫然映入眼帘,“快看!井冈红旗雕塑”。只见“红旗雕塑”的中间镶嵌着五角星、镰刀斧头和“井冈山”三个大字,整个雕塑雄宏有力,像一块红色的巨石,又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到了,到了!”车厢内顿时沸腾起来,学员们争相倚窗外望,群情激动,仿佛一刹时便欲将自己深深融入这片红色的沃土。

没过几分钟,大巴车稳稳停在了井冈山宣传干部培训中心院内,晚上7点半,培训班教室灯火通明,学员们统一身着红军服,整齐地坐在教室内参加开班仪式。井冈山宣传干部培训中心主任黄解明致欢迎辞,并为培训班授班旗。吕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丁照作开班动员讲话,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要珍惜学习机会,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以强烈的“我要学”意识,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二是要牢记职责使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信念、强化党性、提升能力,全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源源动力。三是要遵守培训纪律,进一步树立良好形象,不迟到早退、不违反“八项规定”,不做有损吕梁形象的事。他提到:吕梁与井冈山同是革命老区,吕梁精神与井冈山精神一脉相承,都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新时代感召新力量,新使命更需新作为,各位学员要通过此次集中学习培训,真正成为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吕梁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忠实的传播者、继承者和践行者。

井冈山宣传干部培训中心精心组织安排了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访谈教学等形式多样的学教模式。选派一名带班老师全程组织学习培训,4名培训中心专职教师进行现场教学讲解。特邀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郭建晖,江西省委党校教授吴晓敏,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陈胜华等专家进行理论授课。诚邀井冈山革命老前辈曾志的孙子石金龙,袁文才的孙子袁建芳,江志华的孙女江满凤3名同志参加访谈教学,讲述他们爷爷奶奶鲜为人知的革命崇高境界和对待家庭、对待子女的感人故事。

一周的时间里,学员们先后聆听了《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习近平总书记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讲话精神专题辅导》、《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理论授课。教授们的讲解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循循善诱、精彩纷呈,使学员们接受了一次新颖、高效、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而肃穆、松柏翠竹漫山。49名学员排着整齐的三列纵队拾阶而上,为烈士敬献花圈。两名学员在最前面抬着花圈,一名学员高举鲜红的班旗带队随后,大家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无限的哀思和悲痛步入纪念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丁照庄重地整理好花圈上“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挽带,学员们低头向烈士默哀。纪念堂外,讲解老师欧阳慧为大家讲授了许多井冈山死难烈士的感人故事。“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仅有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但在这两年零四个月内,有4.8万名革命先烈在斗争中牺牲,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名,相当于平均每天有57名烈士遇难”。当大家听到这里,悲壮而伤情的泪水无不潸然而下。

黄洋界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峰峦叠嶂、山势嵯峨,云雾弥漫于山腰。在这里,学员们聆听了“军民团结、以少胜多”的黄洋界战例史实,齐声朗诵了毛泽东同志的《西江月—井冈山》,身体力行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置身真情实景,学员们仿佛越过时空,听到了黄洋界的隆隆炮声,看到了红军英勇战斗,群众前赴后继、忘我支援的壮烈场景,感悟到了红军官兵一道、同甘共苦的精神境界。

井冈山有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五个村庄,均以群山环抱、其形宛如一口口井而得名。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烈士墓就座落于其中的小井村,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的一部分骨灰就埋在其中的一颗树下。在这里学员们为曾志墓敬献精心自制的小白花,为130多名来不及撤退就被敌人活活枪杀的死难伤员默哀,聆听了井冈山军民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建医院,缺医少药、创造条件办医院,和师长张子清献盐等感人故事。敌人屠杀手无寸铁伤员的残暴、小井红军医院伤员不打麻药做手术的情景、张子清舍己献盐导致伤口感染溃烂不治而亡的英雄事迹,无一不似把把锋利的匕首刺痛学员们的心,大家哭了,就连讲解员杨老师也声音哽咽、几欲泪下。大井村位于井冈山西南,是五个村庄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学员们参观了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革命领导人旧居,了解了读书石、残墙、感情树等故事,聆听了工农革命军团结改造王佐部队、何长工一家30余口人被杀害等革命史实。“敌人为要挟何长工退兵,把何长工的妻子孟素亚和他5岁的大儿子、3岁的小儿子及一家30余口人扣押,在遭到拒绝后,将他们全部杀死,残忍地剁成肉浆,殷红的鲜血染红了沱江水……”当大家听到这惨绝人寰、骇人听闻的暴行,无不义愤填膺,落下悲痛的泪水,无不为何长工舍家为国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折服。

访谈教学中,学员们与红军后代面对面交流。通过访谈,大家得知这些红军后代都没有因为自己的父亲、爷爷是革命先烈或身居高官而为自己谋取一点点私利。他们传承着老一辈革命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都还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地耕耘着自己的生活。曾志老前辈的一份遗书《生命熄灭的交代》将访谈教学推向升华,随着主持人的诵读,学员们再次落下感动的泪水:……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里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京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打扰;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千万不要声张,不要让其他人知道;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埋下去,静悄悄的,决不要搞什么仪式,事先不要告井冈山的党组织,死后三个月再发讣告,并在报上登个消息,不要写简历生平……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徜徉于4月井冈山的“红色”与绿色之间,比空气中负氧离子更浓的是信仰的氤氲。一周来,学员们着红军服、走红军路,吃红米饭、喝南瓜粥,身临其境跨越90年历史长河,体验井冈山极致的环境、极致的考验、极致的信仰。“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不再是抽象的理论。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的坚定信仰、八角楼的璀璨灯火、小井红军烈士墓伤员的视死如归、红军挑粮小道的艰难岁月、黄洋界的激烈战斗、革命博物馆珍贵的历史文献记载、井冈山斗争全景画声光电演示的震撼实况……共同将灿烂的井冈山精神烙印于每一位学员的心间,融化于每一位学员的躯体,这是一种心灵与躯体的共鸣,是一种信仰与精神的共振,而这种共鸣与共振必将成为学员弘扬、传承井冈山精神的不竭动力。

越是了解历史的细节,就越是叹服信仰的惊天伟力;越是走进历史的深处,就越能震撼于信仰的可歌可泣。结班仪式上,五位学员代表张瑞春、尤佳、高侯平、薛彦文、王廷宏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每一位学员都在鲜红的班旗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大家签下的更是对革命信仰和井冈山精神传承接力的庄严承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我党新的历史使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尚需我们倍加努力,脱贫攻坚、小康建设尚需我们躬力而为……

五指峰巍巍,杜鹃花浪漫。走下“历史红、山林好”的井冈山,大巴车在公路上急驰,车内不再有初来乍到时的争论,满载的是深邃的思考、信仰的底气和井冈山精神的高度认同,而这种“思考、底气和认同”必将蓬勃于吕梁市宣传系统领导干部的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