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精准脱贫专刊

在脱贫攻坚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吕梁市红色文化与生态建设专家顾问忽培元访谈录

□ 贺丽云

5月4日—5日,由山西阳府井实业集团/阳府井电商平台主办的中国·临县第二届“实体经济+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论坛在临县举行。此次论坛旨在研究“实体经济+互联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共同探索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独具临县特色的发展之路。

国务院参事、著名文化与生态经济学家、作家、书画家,吕梁市红色文化与生态建设专家顾问忽培元继去年7月份到吕梁采风调研后,再次来到吕梁参加此次论坛并调研。在此期间,他接受了笔者专访,访谈内容如下:

笔者:通过这两天深层次的调研以及参与此次论坛,您对临县的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那么,您如何评价临县县委、政府的执政理念和由此所呈现出来的的发展态势?

忽培元:我走过很多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上,特别是在顶层设计和国家层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的干部,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解还不深不透,贯彻上思路不清,办法有限,力度不够。我来临县后,看到当地用五大发展理念认识县情,统筹全县工作,谋划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政策,创新发展模式,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方面不落后,至少是有认识、有行动、有成效的。这次论坛的价值不是在于一个企业搞了一种营销模式,而是反映出临县县委、政府在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上有一个重大转变。

笔者:看来,您对临县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做法还是相当肯定的。那么,您认为临县在这方面做的最突出的是什么?

忽培元:最突出的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特别是在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的结合上很有成效。我去年来吕梁调研时就发现这里最大的变化是山变绿了。今天听县委书记张建国介绍,临县以及整个吕梁都在推广实施以合作社为基础的造林、管护、经营一体化模式,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增绿与增收两不误。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张建国同志还跟我谈到,今年县里在多个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比如今年他们在全县启动实施了扶贫孝心基金工程,探索“政府关心、子女孝心、社会爱心”联动互促的老年贫困人口扶贫新模式,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好,既找到了老年贫困人口的脱贫路径,又在乡村振兴特别是乡风文明先行上迈出了一大步。

另外,我还了解到,临县在制定全县总体发展思路时,就很好地融入了五大发展理念,比如,实力新临县、活力新临县、生态新临县等“六新临县”的思路就把五大发展理念放在了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体现了党委、政府较高的政治站位和超前的战略思维。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选择新的发展模式。像临县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如果能很好地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完全能实现快速的、高质量的发展。

笔者:企业创新和政商关系是一个地方发展绕不开的话题,通过此次论坛,阳府井集团的企业定位和当地的政商关系给您留下什么印象?

忽培元:临县如何用五大发展理念重新认识县情,我们从此次论坛中可以得到启示。企业是抓手,此次论坛的主办方阳府井集团就是个典型的个案,它通过实施“实体经济+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以及“以物易物”的置换理念,一手拉着农民、一手牵着现代市场,把企业定位为农户、系列土特产品和全国乃至世界市场联系的纽带,让互联网为精准扶贫服务,这是用五大发展理念重新审视市情县情的。我看过他们做的文化旅游宣传片,说明他们对县情是做了很好的调查研究的,提出来的产业方向和企业定位,我认为都是动过脑子的。

我看到,临县县委、政府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支持企业发展,这是正确的态度,也是应有的姿态。我对临县县委、政府有这样的魄力感到高兴。现在有一些干部对企业不但不支持,还躲着,因为他们没有从过去那种陈旧的观念和顾虑当中跳出来,怕别人说三道四,我觉得这是一种不作为的表现。习总书记讲的很明确,我们要保持良好的“亲”“清”型政商关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疏远我们的企业家。我希望临县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上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多方联手把临县红枣推向全国,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笔者:作为吕梁市委、市政府的顾问,请您再为吕梁的发展把把脉。

忽培元:最近,我在网上关注到关于吕梁的两组数据。一是去年吕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30%,增幅排名全省第二;二是今年吕梁第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9%,非煤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接近7%,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吕梁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积极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我认为,作为一个革命老区来讲,做的是很努力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目前吕梁实施的大扶贫、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大转型、大民生等“十大举措”,具体到这两年搞的产品推销、展销,吕梁山护工培训,全域旅游等,从保护生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扩大开放和体现共享来看,确实是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重新在谋划,在绘制新的蓝图。

习总书记最近到长江经济带调研时,再次强调要贯彻生态优先理念,提出“要设立生态这个禁区,我们搞的开发建设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那么,整个吕梁尤其是吕梁沿黄四县怎么定位,都存在类似问题。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如果我们按照原来那种发展方式,不但把我们比较好的生态破坏了,而且得到的可能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贯彻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让我欣慰的是,近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他们坚持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两场战役的做法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走进农村,你就能感受到农民逐步富裕的同时,山在变绿,水在变清。

笔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您对吕梁的乡村振兴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忽培元:关于乡村振兴,此次调研中我发现吕梁既注重经济振兴,又注重文化振兴。比如临县就比较注重文化的建设、文化的开掘、文化的整治、文化的展示等,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在乡村旅游中展示宣传、保护文物古迹,比如古树;他们还注重对乡贤文化的展示,如赵中元就是个乡贤,临县把这个搜集整理,通过出版故事书、画画、写成书法等形式来宣传。我这两天还观看了临县的文艺演出,他们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吕梁说书、晋西北民歌等展示出来,那实际上就是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一个缩影。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重要内容。农业的兴旺包括文化的兴旺;农村的美,也包括农村文化的美的展示,比如民歌呀,美术呀,艺术呀,文学等等;农民富也包括农民住宿条件、生活质量的提高,这里头也有文化。所以文化是贯穿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三个里头的。特别是偏远贫困山区,它有古老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所以,吕梁在注重经济振兴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文化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