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拥抱新技术 念好“核桃经”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通 讯 员 肖继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打牢核桃经济根基的同时,方山县核桃产业产销两端也开始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民已经意识到,应从向土地要产量转为向市场要效益。

4月18日,午后的阳光洒落在黑色的柏油路上。40多里的山路,蜿蜒崎岖,将近一个小时后,记者来到方山县圪洞镇袁家甲村。

76岁的农民张其奎和几位村民在核桃树底下一边忙着整理核桃林,一边唠着去年的收成。“去年,我们的核桃刚下树,电商就来收购,价格比外面高出将近一块钱。”“想想前几年,打下点山货,肩挑背扛运到城里,价格上不去,还累个半死。现在通过电商销售,省了很多麻烦。”核桃种植大户牛玉平插了一句话。

记者来到张其奎老人的家里,他翻出了一本皱巴巴的账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你看,青皮核桃1200斤,每斤卖2.5元,每斤比去年多卖了1.3元,总共3000块;炒核桃卖了2500斤,每斤卖了6元,每斤比去年多卖了1元,两项加起来总共收入18000多块钱,而且都是上门收购的。咱农民搭电商的快车,脱贫路越走越顺。”张其奎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2017年方山县被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月,任小兵成立了方山县老农民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就是通过电子商务拉近偏远地区优质山货与广阔市场的距离,帮农民增收脱贫。“公司开办一年多来,成功开发出‘吕梁山货’系列农特产品45种,其中,核桃是最走俏的。”任小兵介绍说。

让任小兵的电子商务公司获得成功的背后是近年来方山县核桃林陆续进入丰产期。去年全县栽植核桃林累计达到10.11万亩,覆盖122个行政村,挂果面积4.3万亩,其中贫困户挂果面积1.7万亩,涉及贫困人口6450户16770人,户均年可收入822元。方山县林业局长李文铭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是调优结构,提高品质,生产要向这方面转。作为核桃林来说,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高接换优是提高品质的关键性措施。2017年春季,全县投资220万元,完成核桃林提质增效管理面积1万亩,修剪核桃林3个乡镇、15个村,修建惠及贫困户496户,培养修剪乡土人才贫困户25人。”

对技术投入和科学管护的重视,让方山县的核桃产业焕发了勃勃生机,也让从业人员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牛玉平告诉记者:“别人家的青核桃是50克一颗,我家的经过高接换优能达到70克,13、4个就是一公斤,别人家的就得20颗一公斤,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根本就不用愁卖。”他的结论是,对一些影响品质的核桃园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高接换优很有必要。

“好东西不愁卖”这是记者在走访中常听到的话。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法则。方山核桃产销转型升级重在转变观念、顺应市场,通过在种植环节提质增效,提高商品率,在销售环节实现优质优价,提高收益。“你的次果人家可能1块钱都不一定要,但成为商品果以后能够卖到4块钱以上,同样这么多产量、同样这么多投入,你把几十吨或是百十吨次果提升为商品果了,收入就能翻几倍。”来自经销一线的任小兵对核桃产业的痛点和希望有着清晰的认识。

提质增效,优质优价,倒逼产销两端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方山县的必然趋势。“今年,方山县将完成核桃栽植1万亩,提质增效2.5万亩,高接换优1500亩,全县核桃林总面积达到11万亩,让农户更多地分享提质增效和高接换优各环节的增值收益。”方山县委书记王锦锋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