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亚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阳是“绿色的城市”,作为吕梁市首个获得省政府命名的“林业生态县”,漫山遍野的郁郁葱葱早已美名远扬。青山在中阳已初具规模,然而作为哺育全县人民的母亲河——南川河,却是深受污染困扰,河水质量影响着沿岸居民的生活。
中阳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补上“有青山、没绿水”生态短板的重要举措,高位推动、从细落实,初步建立起党政主导、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分段管理的工作机制,全力抓好抓实河长制工作,努力打造绿水青山生态中阳,助推该县的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
强化组织 协同推进 着力践行守河尽责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阳县紧紧围绕河长制工作要求,将境内14条总长254.39公里的主要河流列入管理范围,构建河长制工作组织体系,明确各方责任,狠抓落实到位,切实做到有人管河、依法护河、常态巡河。
建立三级河长体系,实行“一河一长”。中阳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和县人大、县政协正职分别担任河长,乡、村两级按行政区域分段明确河长,县、乡、村共任命河长158名,实现了河长制管理全县覆盖。在此基础上,中阳县大力推进巡河工作全覆盖,严格落实“一段一员”,建立起专职河道监督队伍,负责巡查纠正乱排乱倒等违法行为,加强河流动态监控,形成河道管护常态。同时,新建生态环境管护站3个,全面监管河道、林带、公路违法违规行为。
建立定期巡河机制,开展“一月一巡”。中阳县组织各级河长于月初月末集中开展巡河活动,切实做到“五个一”:集中一周时间开展巡河活动、查找一批影响水环境的突出问题并限期整改、取缔一批涉河违章工程、解决一批工作难题、总结推广一批先进典型经验。今年以来,各级河长约谈企业负责人27人次,县级河长分别约谈乡村河长34人次,取缔沿河沿沟小作坊8家,清理违规临时涉河建筑5处,制止占河种田21例,有效推动了责任传导和问题解决。在坚持定期巡河的基础上,中阳县对于河道管理坚持“一年一清”。每年汛期结束,全县均对河道进行统一清理,努力实现河面变宽、河水变清、岸坡变绿。
实地考察河流情况,建立“一河一档”。中阳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查看各流域的水质、污染源、排污口等基本情况,建立问题清单,形成“一河一档”。根据反映出的实际情况,编制“一河一策”。中阳县聚焦河长制六大任务,梳理问题达184个,初步提出治理措施64项。与此同时,聘请河北水利勘察设计院,启动编制14条河流“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及针对性。
据中阳县河长制办公室工作站站长高公式介绍,中阳县于今年3月开展了以清除河道垃圾、提高河流水质为目的的巡河行动。县、乡、村三级河长履行职责,各乡镇、各部门积极配合,经过一周的整治,全县河道面貌大为改观。尤其是南川河达到了河面平整、水线清晰的效果,形成了水清岸绿的良好环境。
多措并举 标本兼治 清河净河行动迅速
问河哪得清如许?为有“河长”治河来。中阳县从自身实际出发,确立了“河道区域只退不占、河流水质只升不降、岸线景观只增不减”三条底线,从清垃圾、禁挖沙、补河坝、治明排、筑断面、重绿化、成景观七个方面入手,扎实做好河长制各项工作,全面开展清河、治河、净河行动,努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加大修补河坝力度。去年冬天以来,全县开展了清河专项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动用挖掘机械112台(部),投入人工5000余人次,倾倒陈年垃圾8.5万立方,主干河道面貌大为改观。同时,全县积极投入人力财力,加大对损毁河坝的修补力度。2017年投资2755万元对南川河车鸣峪至东岔段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新建浆砌石堤坝5.86公里,格宾石笼护坡3.32公里,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河道生态功能明显增强。
坚持专项整顿治理,规范整治排污行为。中阳县大力开展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打击侵占河道、非法采砂的行为,取缔了1户非法采砂点,制止了17起盗挖河卵石行为,巩固了县域河道采砂零审批、零违法的成果。与此同时,加大对企业排污、生活排污的排查力度,对18个河道排污口进行了规范整治,对河道沿线3户污水处理不达标的煤炭企业、7户粪污直排的个体养殖户要求限期整改,形成了震慑效应。
组织修整河道断面,重视绿化建成景观。针对全县河道窄、水流小的特点,中阳县结合实际修整河道断面,现已完成48公里,既保持了河道平整,又提高了过流能力。与此同时,全县积极开展绿化工作,着力打造绿色景观。中阳县不仅在209国道通道绿化带种植油松苗1250株,还启动了道棠至城区东西两山可视山体绿化提升工程,着力构建“河道、水体、堤坝、林带、道路”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前走到这条路上,臭气熏天,闻也不能闻。政府这次对河道进行整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这直接受益的是我们老百姓,我们应该感谢政府。”家住中钢苑小区的陈大妈欣喜地说道。
积极探索 统筹兼顾 河流治理纵深推进
“河长上岗,水质变样,挖淤泥、清河道,一场清河行动,让臭水河变了,小时候的南川河又回来了,家乡的南川河变清了!”中阳县城区居民们纷纷感叹。在如今的南川河宁乡镇段,河水清澈,河面再无漂浮物,河岸上再无垃圾,岸坡上已种植绿化。为了还南川河一片清澈,中阳县坚持统筹治理,积极探索新思路,多措并举将全县河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
加快推进污水处理,深入推进垃圾处理,解决污染源头问题。目前,中阳县投资6200万元的中钢工业废水集成优化及控制处理项目已开工,投资1700余万元的玉洁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将于6月底建成,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1.5万吨,届时可及时处理上游生活污水;而下游的生活污水处理,则在铺开金罗镇北坡移民小区、金罗镇核心区污水处理站的基础上,正争取纳入吕梁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实施。此外,去年以来中阳县投入30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了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弊端,从根本上杜绝了路面垃圾进林带、林带垃圾进护坡、护坡垃圾进河道的现象。
大力推进河流治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共创美丽宜居中阳。今年中阳县将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重点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减少垃圾污水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通过积极践行河长制,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此外,中阳县还启动了投资5.5亿元、兼具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南川河生态走廊项目,现已申报纳入PPP项目库,力争早日打造成为“河在城中、景在河中、城在绿中”的魅力山水县城。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第一季度,南川河和暖泉河出境水断面水环境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COD分别下降5.3%和18.5%,氨氮分别下降9.7%和43.5%。
接下来,中阳县将继续完善河道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联治、社会共治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压实责任落实、强化工作力度、完善监管体系,为打造绿水青山生态中阳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