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精准脱贫专刊

脱贫攻坚要培训大批的技术农民

□ 梁 瑜

脱贫攻坚离不开技术引领,今年岚县普明镇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走进该镇的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基地学习专业技能,为家里增添更多的收入。

据了解,本着“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工作理念,普明镇与省农民教育促进会、省工业与信息技术学校等单位合作,通过采取教师面授+课堂练习+基地实践的方式,对村民进行农民实用技术、农业种植技术、特色养殖技术等各项技能的培训。

岚县普明镇针对脱贫致富中农户的普遍心理,走出了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之路值得肯定。

当前一些贫困村农民科技素质偏低,生产管理技术落后。大多数农户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亦安,导致不思进取,既缺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雄心壮志,更缺乏技术运作、资金运作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只有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农户生产的产品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农村农业的比较效益;只有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提高农业经营中的科技进步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培育和激发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农民稳定脱贫奔小康。

加大农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首先要在农村加大培育科技先导型龙头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农副产品。其次,要依靠现有技术推广体系,向农民大力推广成熟的先进实用技术。再次是要切实进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培训提高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质量意识等,推动广大农民真正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例如岚县普明镇在基地建设上,积极适应农户需求,发挥当地专业特色,为基地配套了土豆、玉米、蔬菜大棚、养驴、养猪等涉及农业、副业、服务业的23个实践基地,帮助农户学会用好这类实用技能。基地已举办集中培训三次,受训村民人数达100余人次,深受村民好评。

当然,为了保证农业技术培训真正取得效果,还要改革农业科技人员管理体制,把科技人员组织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去,建立贡献与报酬挂钩的激励机制。持续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要鼓励广大农村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面向基地和农户进行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