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浅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 覃彩萍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将立德强能作为我们的政治责任和从教使命,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纯化思想、净化环境、强化师能、匡正行为为目标,紧紧围绕打造“人民满意,素质高优”的师资队伍这一中心,着力提升自身素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教育信念、先进的育人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专业素养、灵活的教学方法、勤奋的工作作风、卓越的进取精神、超前的创新意识,用心施教,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育才与育人同步。我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如下:《第一次抱母亲》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字里行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教学前我认真地读了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我被文中的亲情所打动。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次抱母亲》算是一篇较长的课文,在教参中提出了三个课时完成的建议。我在备课的时候,删减了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了那些思维度不高的问题,我抓住了两个地方。一是指导学生分段,理清文章思路。教参中是这样分析: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了解“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母亲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认为这样分段条理不够清晰,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做了调整和改进。我根据学生看课题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抱母亲?”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原因。学生很容易找到先后两个原因“换床单”和“抱母亲”,我顺势提出“找一找课文里哪里到哪里是写作者因为护士要换床单而抱母亲的,哪里到哪里是写作者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学生很快便理清了条理,将文章分成两个部分。

另一处是对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的,阅读理解。我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发现文中出现了三处“没想到,”我想这绝不是作者的无心之笔。这三处“没想到”不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吗?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能解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出示这个句子后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为“居然,没有想到”,我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于是找出了下列三个句子: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地,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B、护士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意蕴,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层。

是的,面对生活的重担,母亲用瘦弱的身躯默默地支撑了几十年,而我却一直粗心地认为她力大无穷。想到这里,我心里怎么样?(难过、愧疚、惭愧等),带着这种体会,你来读读这句话?你是用心在体会,用心在朗读。面对这样一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母亲,儿时的我年幼无知,竟丝毫没能体会,现在想来是多么难过、愧疚啊!面对这样一位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母亲,长大后的我依然没能为母亲分担辛劳,想到这里,我更加难过、愧疚。面对这样一位坚强如山的母亲,我竟一直以为她力大无穷,现在才知道母亲早已体力透支,积劳成疾,我怎能不为自己的疏忽而难过、愧疚呢?

其实,天下所有的母亲不都是这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吗?儿子长大了,理解了母爱,并学会了用行动来回报母亲,这就是人间最感人肺腑的母子情啊!这就是爱,人间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她无私地付出一切,却从未想过回报。子女给予她的一点点关爱,却足以令她幸福满怀。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要忘记给予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啊!

以上是我在多年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为了今后更好地工作,我将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对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争做有知识的文化人,有底蕴的文明人。努力在落实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努力引导学生感悟潜涵于知识背后的价值观,体验相应的情感,培养正确、积极的态度。

总而言之,教育的本性就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做一个品德高尚,素质高优,令人满意的优秀教师,那不是说说而已。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由此我从中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与传授本领,而要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作者单位:交城新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