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雅萍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备受关注的生动实践——把转型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主旋律,积极培育新动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这是凤凰涅公式后的浴火重生——既注重刮骨疗毒、重整旗鼓,又注重修复生态、培植土壤,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并把吕梁作为视察的第一站,在山西发展史、吕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如今,整整一年过去了,行走在吕梁机关、厂矿、学校、城乡,习总书记教导言犹在耳,全市上下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转型发展态势强劲,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吕梁发展翻开新的一页、迈上新的征程。
扎实组织脱贫攻坚 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并就攻克深度贫困做出指示。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态度和决心,去年压茬推进了脱贫攻坚“四个战役”,全市14.8万贫困人口减贫、2个贫困县摘帽,实现再战再胜。今年围绕5个贫困县摘帽、12.6万贫困人口减贫年度目标,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就做出安排部署,出台“3545”行动计划,确保脱贫攻坚连战连胜。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层层压实主体责任。我市四级“双签”责任状3216份,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四级书记一起抓、挂图作战、痕迹管理、严格督查考核“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和落实机制。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我市确定临县、兴县、石楼、岚县4个深度贫困县、793个深度贫困自然村、6万深度贫困人口为攻坚重点,出台了《实施“三五工程”攻坚深度贫困工作方案》,突出生态建设、易地搬迁、特色产业、光伏扶贫、转移就业五大重点,补齐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公共设施、区域发展五个短板,强化基层党建、社会帮扶、资金投入、内生动力、责任落实五个保障,实化细化为20条攻坚举措,打出攻坚深度贫困“组合拳”。
脱贫攻坚要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先。我市多措并举,在生态补偿扶贫中,组建农民造林合作社、“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的做法,得到习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我市进一步深化拓展,探索开展了林地经营权量化入股合作社或造林企业的试点,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参与造林、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去年全市有956个合作社、1.8万贫困劳力参与,造林105万亩,2.1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今年实施荒山造林1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100万亩,4万贫困人口可实现生态脱贫。在易地搬迁扶贫中,我市利用新村旧村两种资源,开辟产业就业增收渠道,前两年完成7.3万人搬迁,今年已启动剩余4.3万人的搬迁,力争年底全部完成。在“吕梁山护工”转移就业扶贫中,全市累计培训25325人,其中贫困人口11947人;实现就业12520人,其中贫困学员4956人,“吕梁山护工”品牌已叫响省城、京城。今年计划培训1.25万人,目前,两批近2000名“吕梁山护工”已走出大山实现就业。在特色产业扶贫中,临县和柳林红枣、兴县小杂粮、岚县马铃薯、方山中药材、中阳核桃、石楼蜂蜜、交口食用菌、离石和交城乡村旅游等“一县一业”发展,基本实现了村有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贫困户有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五有”目标。在光伏扶贫中,全市已有405个贫困村、1.6万户贫困户受益。今年启动了总规模416.68MW光伏电站,10月底全部建成。
决战贫困,我市千方百计破解“支出型”贫困。在健康扶贫方面,出台16条措施并逐项落实,4.57万患病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7.3%。全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今年将达到90%以上。在教育扶贫方面,精准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同时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和学费资助,共有13.6万人次贫困家庭学生受益。在兜底扶贫方面,全面实现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对象兜底脱贫。
回首一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弥足珍贵,奋斗充满艰辛,成果激越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昼夜兼程、超常推进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起早贪黑、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激发内生动力,团结拼搏、合力攻坚的结果。
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作出 “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指示。结合全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大会精神,我市把转型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着力走出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2017年,对于吕梁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市响亮提出打造“数谷吕梁”的口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呈强劲态势;煤电铝材一体化项目先后落地……新兴产业如星火燎原。这一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于全省前列。
老树发新芽,才能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我市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积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依托园区提升焦化产业。孝义鹏飞、金岩,交城宏特等一批焦转化项目成为行业示范项目,今年将实施7大焦转化产业项目,推动焦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转变。市委将今年确定为 “转型项目建设年”,不断筑牢转型发展的项目支撑。全年重点推进531个项目、完成总投资502.6亿元。4月13日集中开工项目308个总投资325.4亿元。
聚焦新动能,才能赢得转型发展“新优势”。我市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旅游产业,连续推出“乘汾酒号列车,赏吕梁山风光”“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两个旅游季活动,去年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双增长33%,在2017亚洲旅游产业年会上,荣获“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奖。今年重点推进黄河旅游板块建设,4月15日启动了“2018吕梁旅游再出发”旅游季活动,1——4月,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接待收入分别增长30%左右。发展大数据产业,去年成功举办“数谷吕梁·智赢未来”推介会,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60亿元,华为、软通、中交智慧等10个项目落地吕梁。今年将继续举办第二届推介会,积极推动挖煤向挖数据转变。发展煤电铝材一体化,总投资30亿元的兴县中铝华润一期50万吨轻合金项目成为全省最大的铝工业项目;柳林森泽、山东信发项目列入省煤电铝材一体化改革试点。发展白酒产业,去年成功举办世界酒文化博览会,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142.5亿元,带动白酒产量增长40.5%,吕梁入选“世界十大烈酒产区”。目前,正积极筹备第二届世界酒文化博览会。
改革创新,才能奏响转型发展“最强音”。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动能。深化开发区改革,去年建成省级开发区5个,465户企业入驻,销售收入达736亿元。深化投融资改革, PPP投融资模式取得实质性成效,33个项目签订投资协议,总投资451亿元。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局域电网基本建成,去年38户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节约成本1.5亿元。吕梁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写入国发〔2017〕42号文件。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吕梁“天河二号”超算中心成为国内一流高性能计算服务平台,与国防科大、中科院等12家科研院所、高校达成成果转化对接;累计服务用户超过800家,去年营业收入超过2500万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18户企业制定试点改革方案。汾酒集团与中汾酒业合作取得重大进展,离柳集团债转股全面启动,吕梁中药厂股权多元化改革正在推进。与此同时,我市扎实推进“百千万人才工程”,聘请49名院士、专家为吕梁发展顾问,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技术研发平台等12个,建成10个省级双创公共服务平台,离石、孝义、交城被省确定为第一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推进产学研融合,中阳县中钢与北航合作建立了科研中心,已推广两项新技术。与省教育厅、科技厅和省科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科技培训和人才培养合作。北航与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院系合作关系。设立3.5亿元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和1.5亿元中小微企业转贷专项基金,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建立“小升规”“股上市”培育库,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目前5户企业完成股改,1户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今年安排科技研发和科技人才引进专项经费6200万元,加大力度推进“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回望这一年,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稳步前行的发展进程中,全市上下把握大势、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奋发作为,转型发展势头强劲,探索形成的这些战略举措,成为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动力,并为下一步发展储备了更多动能。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作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指示。一年来,吕梁各级党员干部谨记总书记“代价不能白付,教训必须汲取”的教诲,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大病初愈,还要继续康复治疗”的要求,秉持“巩固、深化、提高”的理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持久风清气正。
全面从严治党,吕梁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市委常委会26次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3次专题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法院和市检察院党组汇报以及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不断传导压力。市委书记带头履行主责首责全责,亲自深入县(市、区)和13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突查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对市直部门党组(党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中约谈。全面推行县(市、区)委书记抓党建问题清单制度,连续两年向各县(市、区)委、4个市直党工委主要负责人颁发《基层党建工作任务书》,持续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与此同时,我市严格开展巡视巡察整改“回头看”,强化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吕梁将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一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各项制度。市委专门出台了19条意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命名了11处党员干部革命教育基地,今年再新命名4个;深入挖掘了于成龙廉政文化资源,编印了于成龙廉政文化读本,新编历史晋剧《布衣于成龙》在全市巡演;大力弘扬吕梁精神,出台《关于大力弘扬吕梁精神推动吕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舞剧《吕梁英雄传》在全国巡演。
正风反腐,吕梁永远在路上。市委成立了反腐败领导小组,加强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全过程领导。深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改革的制度优势正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行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政谈话簿”制度,谈话提醒、批评教育成为常态。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细则》,举办市管干部专题培训班。市纪委监委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下功夫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启动四轮巡察,市县巡察全覆盖分别完成26.4%和31.4%。
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吕梁着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市委成立了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扶贫领域、民生领域、涉黑涉恶腐败三个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并持续开展专项治理。扶贫领域发现各类问题798个,目前已整改683个;民生领域去年查处各类问题569件、处理830人;今年1-4月查处225件、处理340人;涉黑涉恶腐败查处坚持和基层“拍蝇”结合,目前正在深入推进。
与此同时,我市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落实好干部标准,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引导到干事创业、改革发展上来。全面加强“三基建设”,市县财政去年投入5.4亿元,是过去6年的总和。乡镇党校和“五小”设施实现全覆盖,新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78个。扎实抓好“两委”换届工作,集体经济受益村占比由去年初48.5%增长到89.6%。实施干部大培训,截至目前已完成1089名市管干部轮训,县(市、区)各级干部轮训正在进行。市委把今年确定为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年,坚持以村为基础、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全面进步,集中整顿12个乡镇党委、328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着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全面从严治党如同一场洗刷雾霾的春雨,净化了吕梁政治生态,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重点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发力,补齐“三农”工作短板,提升了“三农”工作水平。
一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优先保障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了推进美丽吕梁的建设步伐。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习总书记视察吕梁一周年,也是我市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立足新起点,吕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习总书记提出的“五大重点任务”和脱贫攻坚、转型发展、法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四件大事”,重整行装再出发,砥砺奋进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