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家住柳林县金家庄乡北辛安村的贫困户宋丑小,今年37岁,年纪不大,但患有股骨头坏死病,同时由于缺乏技能而没有稳定的收入,家里有两个孩子要上学,一家四口生活比较困难。扶贫工作队得知他的情况后,从技能入手,帮助他学会了做豆腐,建起了豆腐坊。
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最核心的支撑在于培育产业。柳林县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将“一村一品一主体”作为主要抓手,以贫困村为主体,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脱贫。
贫困户“学啥技术”自己选择,技能培训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由扶贫工作队完成,通过技能培训和资金扶持,很多贫困群众掌握了一门“学得懂、用得上、能致富”的技能,有的稳定就业,有的实现创业,吃上了“技术饭”。
宋丑小说:“今年学会做七彩豆腐,计划在柳林上市,占有市场。下一步准备扩大销路和生产规模。挣下钱培养我的两个孩子,让他们将来要比我强。”
从致贫原因着手,破解致富难题,使得精准扶贫的路径更加科学和有效。柳林县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产业、产品和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到了“五有标准”,即:贫困村有产业、有合作社、有带动企业,贫困户有项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技能,实现了户均新增产业收入3000元以上。
“产业扶贫确实给我带来很大的利益,去年收入了7万多元,还有3万元贷款,今年计划3月24日全部还款,还了还准备申请贷5万元,扩大规模。”金家庄乡北辛安村贫困胡三兴说。
收入保障除了靠产业支撑以外,还需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促进就业和创业。柳林县充分发挥企业多、规模大、实力强的优势,动员规模以上企业积极结对帮扶一个村、解决一批适龄人员就业、兴办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全县共吸纳贫困户就业2250人,月均收入2500元左右。
依托产业、促进就业、扶持创业,柳林县在夯实增收基础、稳固增收渠道方面打起了组合拳,其中,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截止到2017年底,全县共实施产业项目9173户,涉及红枣、核桃、小杂粮、养殖、食用菌等20余个特色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异地搬迁等产业亮点纷呈、效果显著。对发展产业项目的贫困户,每户补助资金1万元,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资金3172万元,构筑了坚实的产业扶贫保障体系。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