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谱写新时代山西新篇章

砥砺奋进正当时

——我市转型发展综述

郭炳中 摄

□ 本报记者 刘小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的殷切嘱托,犹如一座领航灯塔,廓清了我市的发展思路,指明了工作方向,成为我市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金钥匙”。

一年时间真快,似乎就在转瞬间,我们迎来了这难忘的一周年纪念。

一年时间又很长,日月流转,每一次前行,都意味着使命的交付与责任的担当。

回首,见脚印深深;回望,见汗水涔涔。

“习总书记今年6月视察山西,首站就来到吕梁,给吕梁老区人民带来极大的关怀与鼓舞。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弘扬吕梁精神,攻坚深度贫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开辟吕梁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新境界”,去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之后,市委书记李正印深情而坚定地说。

坚定转型步伐 结构调整推动竞争力

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必须以实现未来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前提。审视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增长需要与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补齐非煤产业短板,形成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充分的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按照“规划引领、业态提升、集约集聚”的思路,我市以开发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把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作为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规划了两个千万吨级的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设,争取煤焦产业向煤化工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紧抓煤电铝材一体化改革试点,以局域电网“一张网”建设为突破,争取把铝工业打造成吕梁转型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咬住改革引领白酒产业转型发展不放松,推进汾酒集团和中汾酒业公司等酒类企业抱团式规模化发展,争取建成世界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以体制改革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为抓手,力争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华为公司为依托,大力引进和培育大数据产业等。力争到2020年,实现煤焦传统产业、铝电优势产业、白酒大数据等其他产业3:3:4的结构调整目标,建成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和铝工业基地,初步建成全国一流世界驰名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全国大数据应用示范中心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煤炭和铝系产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

技术提档升级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如何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魅力?面对环境倒逼、市场拷问等现实,我市不断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求新求变,加快技术改造,发挥传统优势推进煤焦化产业提档升级,拓展成长空间,将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我市煤炭资源丰富,2017年产量1.09亿吨,占全省的12.7%,全国的3.2%;焦化产能4500万吨,居全省第1位,2017年产量1930万吨,占全省的22.9%,全国的4.5%;形成了以孝义、交城开发区为载体,以鹏飞、宏特等企业为核心的焦炉煤气制甲醇、煤焦油深加工、炭黑、针状焦、合成氨的产业链条,孝义鹏飞一期30万吨甲醇联产2亿立方LNG项目已投产,二期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甲醇联产LNG项目;交城宏特超高石墨电极、针状焦、白炭黑、碳纤维等项目技术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走进位于孝义市千万吨级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控制室宽敞明亮,工人正在电脑前娴熟地操作;室外厂区干净整洁,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空气里更是闻不到丝毫的异味……不禁令人感叹:黄土高原上、能源基地中的焦化项目竟然如此高精尖。在“转型升级”旗帜的引领下,孝义鹏飞集团探索出了资源产业转型“焦化并举”新路径,上马的500万吨新型焦化、100万吨甲醇联产4亿方LNG、40万吨费托合成蜡、1830合成氨尿素等项目延伸了煤化工循环产业链并向高精尖发展,创造了多个国内行业第一和行业领先技术。

依托比较优势推进煤电铝材、白酒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我市集资源、能源、电力、电网和产业五大优势为一体,是业界权威公认的发展铝工业最优的地区。全市氧化铝产能1500万吨,占到全省的76%,全国的17.4%;电力装机(含在建)达到1000万千瓦;特别是国家和省高度关注和支持吕梁开展煤电铝材一体化和局域电网等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为我市打造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提供了宝贵机遇。5月23日,山西省最大、吕梁首个电解铝项目——中铝华润50万吨合金铝项目及配套的局域电网通电投产。除此之外,我市还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拥有汾酒、竹叶青、杏花村、汾阳王4个中国驰名商标和老白汾、玫瑰汾、金家、老传统等20个山西省著名商标,全市白酒生产能力达到22万千升,是“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下一步,我们依托汾酒品牌,以白酒生产为主业,以上下延伸为配套,以文化旅游为带动,以营销突破为保障,建设国家级白酒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白酒交易会展中心,全面提升白酒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全市白酒产量达到30万吨,白酒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利税150亿元,初步建成全国一流、世界驰名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释放发展动能 改革创新撬动新增长

“一煤独大”的传统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城市发展动力转换步伐缓慢,新的发展动能没有形成,创新驱动亟须非煤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拉动。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振兴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和转型发展实现大的实质性转变。

“数谷吕梁,智赢未来”。实施大数据战略,发展大数据产业,是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的“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我市充分发挥气候冷凉、区位适中、电力充足的优势,大力培育大数据产业,发展数字经济。与国防科大合作建设的“天河二号”超算中心,为山西省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两平台两中心”和中科院等500多家单位和科研院所提供后台服务和云计算服务;总投资18亿元的华为企业云山西中心年内可建成投运;与北航校友企业合作总投资100多亿元的吕梁国家数据产业园项目已经启动,首期规模1万机柜;总投资13.3亿元的山西中交西部高速数据中心等一批大数据项目已开工建设。在去年八月举行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上,12个项目现场签约。吕梁,正在实现从“挖煤”到“挖数据”,从“资源型城市”到“智慧型城市”的华丽转身。

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集黄河文化、黄土文化、红色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酒文化等于一体。去年,我市利用太原到吕梁直达特快城际列车开通的契机,开展了“乘汾酒号列车、赏吕梁山风光”旅游季活动,推出了5大优惠政策和6条精品线路,汾阳贾街、临县碛口、离石区“沟梁上的土疙瘩”、岚县“土豆花开了”等旅游项目深受游客欢迎。2017年我市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4570.44万人次,同比增长32.69%,实现旅游总收入389.24亿元,同比增长32.89%,旅游总收入增幅排名全省第二。2017年4月16日,借助太原—吕梁开通的“汾酒号”列车,我市顺势开展了“乘汾酒号列车 赏吕梁山风光”“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等旅游季活动。活动启动以来到2018年4月底,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6276人次,同比增长7.3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39.89万美元,同比增长6.08%;接待国内旅游者5028.79万人次,同比增长32.6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28.63亿元,同比增长32.87%;实现旅游总收入428.74亿元,同比增长32.86%。今年4月15日,我市顺势而为、借势而上,继续开展了“乘汾酒号列车 赏吕梁山风光,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2018吕梁旅游再出发”旅游季活动。截至5月底,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2485人次,同比增长5.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1.91万美元,同比增长4.69%;接待国内旅游者1910.35万人次,同比增长29.4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8.57亿元,同比增长30.04%;旅游总收入158.63亿元,同比增长30.04%。

385万吕梁人民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正昂首阔步,发扬“吕梁精神”,落实精准方略,采取超常举措、下足绣花功夫,务实、扎实、真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发展动力深度转换,正在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