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梁瑜
初夏时节,走进方山县烧炉山下牧场,群山环绕中,地上早已是一片崭新娇绿的草色,黄黑相间的牛儿正在原野上悠闲地散步。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队,或漫步而行,或低头吃草。小牛犊摇着尾巴,伸出舌头,蹬蹬蹄子刨刨地,一看就是有力气能干活的样儿,真是爱煞个人。这里就是方山县圪洞镇集中放牧的牧场,阳湾村的养牛业,也正是依托此间发展的。
阳湾村位于圪洞镇东部,距离县城只有4公里,地势便利。全村共有155户382口人,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业为生。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共44户62人,其中33户46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6人,其中5人是贫困户。
方山县委宣传部驻村扶贫以来,瞅准这个村的土地资源丰富、养殖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充分利用产业发展资金20万元, 规划修建能容200头牛,占地4000余平米的养牛场。今年完成第一期,修建占地2000m2,牛棚占地500m2。
目前,村里已建成圈养100头牛的牛棚,正积极利用县财政给予的集体产业发展资金和贫困户每人2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共计47万元,由村集体捆绑使用,集中购买架子牛统一育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经测算,每头肉牛育肥出栏后经济效益可达1912元。
按照育肥周期,确定贫困户利益分红机制。贫困户每人2000元占股0.431%,全体贫困户共占股56.9%,一年下来每人分红412元,集体资金20万元占股43.1%,可分红41203元。
阳湾村全部耕地l1251亩,既有平川水地,又有山地梯田。扶贫工作队因势利导,认准土地,在农业上做文章,创新种植业经营机制,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参与管理。经过广泛宣传发动,目前全村申报种植高粱的有12户32亩,种植品种为新杂2号。每亩投入530元,亩产可达711.3公斤,政府按1.2元/斤保底收购,每亩纯收入可达1177元。
现在,工作队正在大造声势、强化宣传, 召开党员会、支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充分调动广大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同时利用广播、标语、村务公开栏等载体积极宣传,为打造支柱产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贫困户侯继文对记者说:“我家零星养牛,种旱地六七亩。过去广种薄收。现在参加了工作队组织的农技知识培训,还在农业合作社参与养牛,下一步脱贫有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