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精准脱贫

临县庙坪村:特色香菇铺就农户脱贫路

□ 本报记者 刘子璇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临县庙坪村的丰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周围一片繁忙的景象:大棚里,农户们穿梭于菇菌棒之间,注水、采摘;大棚外,商贩们选菇、上称、装箱。自2015年4月该公司成立以来,仅用两年的时间,食用菌产业就成为当地农户的致富法宝,辐射带动了周边12村、13个合作社食用菌发展,带动265户贫困户、830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走进大棚,一排排香菇棒整齐地码在架子上。每个菌棒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香菇,有的还未长开,有的已经成熟,上面均匀地散布着乳白色的小点,香气四溢。“每年的5至10月正值生长季,是农户最忙的时候。你看,这些香菇长得多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公司董事长郝吉祥介绍着:“这种由枣木菌棒培育的枣木香菇因为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所以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我们公司现在拥有食用菌菌棚105个、菌棒加工厂1座、年产鲜菇80万公斤、加工菌棒400万棒,打造的‘湫川丰林牌’特色枣木香菇,远销北京、福建、广东等全国10多个省市,年总产值能突破1000万元。”

为进一步增加产量,丰林公司不断优化升级改造,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通过“四统一”模式,即统一规划指导、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菌棒供应、统一品牌销售,使得香菇销售供不应求,也让更多的贫困户看到了希望,有了生活的来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56岁的郭满廷是村里多年的贫困户,有四个孩子的他在外打工一个月只能挣1300元。自从成为丰林公司的员工,郭满廷便有了一个月2700元的收入。后来,妻子刘香娥也来到厂里上班,从事蘑菇采摘工作,一个月也挣到了1800元。“门也不用出就能领到‘工资’,这多好!现在我们两口子一年能挣到三万多,多亏了咱们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贫困户有了新的盼头。”郭满廷说。

而务工收入,仅仅是贫困户收入来源之一。丰林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发展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光伏发电三大产业,贫困户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资产性收入、财政转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五方面的收入,从而实现稳定增收和发展。

“公司目前已与山西农科院、农大等科研院所签订合作,牵头成立临县食用菌协会,打造特色枣木香菇品牌,借助电商园区开启跨界电商业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郝吉祥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