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岳巍
发展“土豆-土豆专业合作社-土豆花观赏-土豆农家乐-土豆贮藏增值”循环产业,年产值达到30万元,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近日,笔者到河口乡王家村采访时,脱贫致富户康建福如此介绍他的脱贫经。
康建福曾是王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依靠勤劳双手脱贫摘帽,创业致富,并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土豆大王”、致富能手、脱贫典型、党员创业示范户。
立足本地实际 发展土豆产业
1980年,康建福高中毕业后即回到家中务农。他先后养过猪、打过工、造过林,最后当上村里的会计。即使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后因结婚还背上了几千元的债务。
穷则思变。王家村地处高寒山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含钾高,种植土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想,只有立足本地实际,发展土豆产业,才有可能找到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为此,2005年,康建福承包村里外出打工农户30多亩地,加上自己的地,种植土豆40多亩,当年土豆产量达10余万斤,成为村里的“土豆王”。
然而,由于种的是一般商品土豆,土豆品质差,加之没有贮藏条件,收入不太乐观。“再加上三个儿子都已长大,两个儿子结婚开支20多万元,一个儿子还在校念书,妻子又体弱多病,因此我家一直没有摆脱贫困。”他回忆说。“2004年精准识别贫困户时,他家被村里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支书王爱珍在一旁解释道。
争取政策扶持 实施科技示范
2008年,为了把土豆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不满现状的康建福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组合51户农户,创办了王家村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岚县建福千亩科技示范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后,自发垫滩地150亩,紧紧抓住片区开发扶贫机遇和吕梁市农业产业化“8+2”项目实施,争取资金、技术、优种、化肥、地膜等政策支持,实施了若干土豆良种繁育工程、科技示范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我们合作社注册了‘岚漪河’商标,陆续引进了冀张薯8号、晋薯16号、荷兰薯7号、青薯9号、冀张薯12号等优良品种,年均种植原种1000多亩,一级种2000多亩,微型种100多亩,都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目前年产量能达到1500多万斤。”康建福自豪地介绍道。“我2014年当年种植土豆40多亩,平均亩产4000斤左右,总产达到16万斤,仅土豆一项就收入9万余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当年就甩掉了贫困帽。”
在康建福的倡导下,2016年合作社争取“一县一业”扶贫资金15万元,建起了260平米的薯窖3孔,能贮藏土豆300多吨。为社员、贫困户免费存放土豆。当年,加入合作社的36户贫困户依托合作社全部脱贫。合作社因此获得“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中国马铃薯示范基地”“合作经济创新奖”“优秀农民合作社”等称号。
依托“土豆花开” 打造农家品牌
2015年7月,岚县举办了首届“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活动,作为主场地河口乡王家村更是人山人海,人们赏花、观景、看戏、品食,登高乘凉,消夏避暑,外来人员络绎不绝。善于捕捉商机的康建福正好看中城里人喜爱绿色、原生态自然风光及岚县土豆风味美食的特点,率先响应县乡号召,在自家办起了以土豆为主要食料的农家乐,当年接待游客300余人次,收入8000余元。
2016年,随着“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的升温,富裕后的康建福正式以妻子的名字命名自家的农家乐为“爱连农家乐”,由县旅游局授牌。在乡里支持资助下,投资8万余元,建卫生厕所24平米,厨房24平米,接待餐厅84平米,添置了餐桌、厨具、冰箱、座椅等,新建房屋2间,改建4间,大大满足了游客多方需求,接待游客800余人次。
“2017年,我又投资1万余元,添置了消毒橱柜、彩电,硬化了大院,修缮了外围街道,农家乐环境进一步优化。聘请了厨师、贫困户帮工,以一流的服务和标准,打造以土豆为主的纯天然、无污染花样风味美食‘爱连农家乐’品牌。”康建福说道。
康建福将合作社发展植根于家乡广袤的田野,将个人追求融入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走出了一条“土豆种植+土豆专业合作社+土豆花观赏+土豆农家乐+土豆贮藏增值”的循环绿色产业链脱贫致富新路,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支书王爱珍给他算了一笔账,“每年自种土豆40多亩,正常年景平均亩产4000斤,仅卖他家土豆一项大约就收入10万元,农家乐收入约1万元,合作社收购社员及其他贫困户土豆外销收入、加上家庭其它收入近20万元,家庭纯收入基本不少于10万元。”
不愧是当之无愧的“土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