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兴县蔡家崖乡五龙堂村第一书记石坚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愿望

石坚深入地头了解春耕情况

别人在朋友圈里晒的是美食、美景,可有一个人,总是在晒村里刚成熟的西瓜、土豆,他在田里帮村民收割、搬运,再帮着把农产品卖掉。一脸黄土,却挂着笑容,每滴汗水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独特的画风属于山西焦煤集团派驻兴县蔡家崖乡温家寨村的80后“第一书记”, 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晋兴公司斜沟选煤厂职工石坚。他用厚实的肩膀担起了重任,担起了无数双渴望的眼睛寄予的厚望。

我是共产党员,怎么能怕吃苦呢

2015年,初到五龙堂村,正赶上滴水成冰的冬天。到贫困村当“第一书记”,尽管有过心里准备,但石坚还是被眼前所见给震到了:破旧的窑洞,昏暗的灯光,墙上的泥皮随时往下掉;一个木板床,一个原始的土炉,四面走风的窗户——村委的活动房既是石坚的办公室又是宿舍。

但这一切并没有让石坚萌生退意。生存条件差、教育跟不上,村民贫穷的现状反而让他充满了干劲。先后700多次深入142户贫困家庭,唠家常、访贫苦、问需求。五龙堂村基础设施较差,没有路灯。他主动参与到驻村工作队基础设施帮扶项目中,多次往返于单位、乡镇,争取到专项扶贫资金21万余元。施工期间,他起早贪黑和乡亲们一起拉电线、抬电杆,奋战两个月,为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53盏,村民们从此告别了夜间摸黑出行的历史。

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村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听说本村刘大娘生活困难并且身体有病不能下床,于是他一有空就去刘大娘家帮忙,打扫庭院、劈柴捣炭、接水烧火、购买生活用品,还多次协调,让刘大娘的女儿们答应轮流照顾老人。在得知本村就读于120师幼儿园的小朋友刘烨身患重病后,他专门乘车赶往省儿童医院进行慰问……看到他不辞辛劳地奔波,乡亲们对这位第一书记渐渐有了“兴趣”。

每当别人问起,他总是笑着说:“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愿望。再说我也是村里长大的,还是共产党员,怎么能怕吃苦呢?”

是不是作秀,老百姓最清楚

2016年,石坚调整到另一个贫困村温家寨后,帮扶的难度有增无减。

温家寨村3000多亩土地,多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上,村民春播、夏耕、秋收只能走十几公里崎岖的羊肠小道,种子、粮食全靠肩挑、肩扛运送。而吃水难的问题也已持续多年。他四处联系为温家寨村引进扶贫资金40万元,用于田间路改造和饮水工程。

2016年10月16日,温家寨村田间道路顺利贯通,绵延13公里,缠绕山腰,盘旋至山顶,“天路”般壮观。村民们的畜力车、机动车可以直接下到田间地头,大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

石坚与村民一同在山路上抬水管。原本村里有一个小水池,但一到冬天,水管冻了,家家户户只能到唯一的一口小水井挑水吃。“一定要让村民在年前都吃上自来水!”在山西焦煤集团援建的项目中,石坚与村民们在工地同吃同住,扛水管、架电杆,常常干到半夜。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生疼,但由于新建的蓄水池在山上,坡非常陡,加上雪天路滑,运水管的车根本上不去,只能靠人抬肩扛。石坚和村民一起,扛着长长的水管,从蜿蜒的小路一步步往上爬,成了那个冬天一道特别的风景。2017年1月15日,温家寨村成功引水入户。欢呼雀跃的村民紧紧握着他的手,石坚露出了憨厚的笑容:“真正融入百姓,是不是为他们好,是不是作秀,他们心里清楚得很。”

“就是要在村口立碑,让子孙后代都记住这引水、修路的恩情!”温家寨村党支部前任书记温拴仁执拗地说。

春节前自掏腰包为村民买了一百多副对联、一百多双鞋,挨家挨户送去,还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帮助村民卖土特产……石坚用行动换来了村民的认可,也因出色的表现被兴县县委评为2016、2017年度“优秀第一书记”,在兴县“优秀第一书记交流大会”上发言,还赴北京参加了“首届第一书记推进精准扶贫招商会”,帮助村民走出一条共享、共销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