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中阳

“驻”进民心 “扶”出实效

——山西省储备物资管理局驻中阳县车鸣峪乡弓阳村扶贫工作侧记

□冯新舒

“自从来了工作队,我们村有了大变化,跟着工作队,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在中阳县车鸣峪乡弓阳村,提起山西省储备物资管理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村民们赞不绝口。驻村以来,工作队摸民情、解民忧、惠民生,集中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夯实基础,凝心聚力强堡垒

尽早帮助百姓摆脱贫困,是省储备局驻弓阳村工作队扶贫工作的责任所在、使命所在。为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工作队将办公地点设在村委大院,早晚入户走访,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每天村委大院里人来人往,有办医保的、有交党费的、有参加党员大会的……“既然驻村帮扶,就应该与村子融为一体,只有走进贫困群众的心里,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一支让村民满意的工作队。”这是工作队在帮扶中的深刻感悟。

为提高村里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凝聚人心,扶贫工作队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围绕“抓党建、领脱贫、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和“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强化村党支部组织建设,增强村委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发挥村党支部在精准脱贫战役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每月18日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结合脱贫攻坚、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环境保护、城乡卫生、交通秩序整治等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面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墙、回音壁”制度,列出支部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一整改、及时公开、接受监督。加强组织建设以来,大家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现在,弓阳村干群关系融洽,村民思想活跃,全村风气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产业扶贫,因地制宜促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队在关注民生的同时,把发展富民产业、引导村民致富作为帮扶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为该村想路子、出点子。在深入走访调研摸准村情的基础上,工作队结合弓阳村的自身优势,引导该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由市建委投资85万元发展经济林项目,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研究制定了《弓阳村2017年扶贫工作计划》,深入进行了肉牛养殖产业的考察、调研工作,2016年,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经多方筹集,省储备局为弓阳村新建雾雨沟养牛场一处,新建牛舍1200㎡。雾雨沟养殖场合作社筹资104.7万元,可以使121户290人连续4年每人每年收入1000元,2016年脱贫巩固户20户50人连续4年每人每年收入830元,合作社逐步试点培育肉牛育肥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引导肉牛养殖向产业链高端发展,走肉牛养殖园区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扶贫,基础保障无顾虑

工作队积极宣传金融扶贫政策,按照“金融机构+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以政府扶贫贷款入股企业,每年按照入股总额的6%的利益分红,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每年获得3000元的固定收益。对不能达到贷款条件的,积极争取光伏扶贫项目支持,弥补政策空白。

对体弱多病、无力无业的贫困户,争取政策兜底支持,为77户143人办理低保救助,为贫困户有病家庭签订《山西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协议书》,共签订32人。

同时,与驻村县乡领导一起,完善产业扶贫政策落地,推进光伏发电、特种养猪项目,开展珍稀菌种种植和有机肥加工项目的调研。组织在村妇女20余人到中阳县中汇科技孵化器学习外包产品的加工,及时安排了加工车间,为增加劳动力就业创造了条件。

移民扶贫,让家园建设更美

弓阳村移民新村建设是中阳县2017年脱贫攻坚移民安置总体部署当中的重点工程。按照县易地移民搬迁实施方案,驻村工作队协助村委组织成立了理事会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监督,每天安排2名理事会成员在工程现场值班。第一书记和县广播电视台扶贫工作队员积极协助乡村两委开展选址、规划设计、政策宣传、移民动员等工作,给村民讲解移民政策,对在易地移民安置过程中的好人好事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对村民在移民中存在的思想顾虑按照政策耐心予以解释,打通群众的心结。在签订易地安置协议过程中,主动上门服务,合理为每一户选择户型、面积,配合村“两委”努力完成易地安置搬迁工作。弓阳村移民新村共建成移民房122套,225户609人签订了协议,目前已全部实现入住。

经过积极帮扶,2017年底,弓阳村所有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省储备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们俯下身子,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苦干,用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用一片片真情敲开了弓阳村的致富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