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德辉 刘小军 张彩峰
近年来,交城县委、县政府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总体要求,紧扣医改重点,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开展体制机制大改革、医疗资源大统筹,推进普惠均等大卫生、全民共享大健康“四大活动”,通过实施“353”综合改革工程,有效地破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初步实现了公益回归、群众受益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目标。作为全省第二批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试点县,今年4月23日,交城县代表全省119个县市区接受了国务院医改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复合评价。
坚持重点突破,深化五项改革。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该县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构,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公立医院执行管委会决策;严格落实医院自主权,公立医院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进行内部科室设置、技术项目开展、岗位设置、人事管理、绩效工资分配等经营管理;加强公立医院监管,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制定了《交城县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初步建立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聘用制度,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2017年,经交城县人大常委会决议通过,公立医院通过现场考核办法自主选聘医学类研究生8名,建立起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改革薪酬制度,公立医院结合县域内全额事业单位职工薪酬水平,按照岗位分工、风险程度等指标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按考核结果分配职工绩效工资,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职工收入逐年提高。通过公立医院改革,仅2017年职工年平均收入就达到9.9万元,比2016年提高了13.9%,大大激发了医务人员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深化补偿机制改革。药品零差率补助方面,从2013年9月起,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由此减少的收入,县财政补偿不低于60%,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不高于40%。2013年以来5年间,县财政共补偿药品零差率销售1852万元,其中仅2017年就补偿431万元,自此“以药养医”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破解;职工工资补助方面,从2013年起,县医院人员工资财政补助比例由原来的65%提高到90%,中医院人员工资由财政100%全额拨付,离退休人员工资由县财政100%足额保障,通过这一改革举措,既减轻了医院负担,又激励公立医院自主、高效实现公益目标;深化医保支付改革。扩范围提比例,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多元复合式付费改革,将中医康复、针灸、推拿、日间手术、日间治疗以及住院前24小时内的急诊检查费用纳入医保补偿范围。医保补偿比例县级医院由改革前的70%提高到75%,乡镇卫生院由改革前的85%提高到90%,切实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从2017年起,全面实施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和医保总额打包预付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医疗机构主动控费内在动力。医保兜底促进健康扶贫,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136”医保兜底(即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部分不超1000元,市内住院个人支付部分不超3000元,省内住院个人支付部分不超6000元),通过基本医疗、大病、补充医疗“三保险”保障措施,有效地缓解了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同时,通过“三个一批”,实现了救助6800人、双签约率达到100%、慢性病报销突破“140+”、普通门诊挂号费免除全覆盖。深化医疗控费改革。把“控制核心指标”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控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2017年公立医院业务总量增幅11.4%,药占比29.86%,比2016年下降4.74%,比国控指标降低0.14%;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控制到19.8元,比2016年下降12.8元;医疗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为21.1%,较2016年提高0.6%。
坚持统筹发展,促进三大提升。广泛开展医联体合作,医疗水平稳步提升。交城县医院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建立了医联体,与北京301医院、积水潭医院和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汾阳医院等建立了技术帮扶协作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与北京301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平台,并扩展到天宁、西营两个卫生院,危急重病人和疑难杂症会诊更加便捷,转诊通道更加顺畅。交城县中医院成为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分院,长期对口帮扶。通过医联体合作,实现上级医院专家赴县坐诊带教、县级医院人员外出培训常态化,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乡村群众就医条件逐步提升。以入选全省第二批县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县为契机,深入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2017年8月,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10个乡镇卫生院组建的医疗集团正式挂牌运行,通过“六统一”运作,推进重心下沉、资源下沉,县级公立医院承担了更多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特别是医疗集团积极组织送医送药下乡服务,“1+1+1+X”家庭医生城乡居民签约率达到74%,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5%,群众不出门就能享受到县级家庭医生的优质服务;抽调15名业务骨干蹲点乡镇卫生院帮扶指导,实现了县域内检查检验“一单通”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全覆盖,1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安装了HIS系统,5个通过“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评审,4个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医疗机构”;2017年门(急)诊人次较2016年增加4.5万人次,逐步实现了“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合理布局卫生机构,医疗基础设施稳步提升。制定《交城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争取到医疗卫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500万元,促进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系统规划、合理布局;投资6.9亿元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交城分院项目(中央预算投资4000万元),年底可望投运,交城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服务,投资1441万元的天宁镇卫生院改造工程(中央预算投资300万元),年底投入使用;投资5856万元的中医院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楼工程(中央预算投资1200万元),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全县9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