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乡村振兴

“村官”怎能不在村

□ 梁 瑜

随着脱贫攻坚力度加强,贫困村村干部队伍建设日益转好,然而在一些非贫困村,依然存在村官“走读”现象,甚至村干部不在村现象也时有出现。

在个别村,出了什么事,村民来找村委会“一把手”,可是往往连续几天也找不到;下乡干部到村调研,提前几天就得预约,就这样也难保证按时接洽;乡镇上开会,也有个别村干部不能准时参加或者干脆打发村里的会计、大学生村官代替到会……如此种种,时或存在。经深入农户调研得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乡村能人,越来越多的村干部到镇上或城里买房,享受“城里人”的待遇。有的早上到村,下午回城,俨然“走读”一族,有的只是在乡镇召集开会或者其他重要场合才会露面,还有一些村干部则在城里从事加工、物流、餐饮、接包工程等,干脆“不理朝政”,从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农村。

我们历来都用鱼和水来比喻干部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鱼儿和水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更不用说村干部是天然地从农民群众中产生出来的,与群众可以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即便现在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本是农村生农村长的村干部,也不能与群众产生距离,变得脱离群众、疏远群众,甚至躲进自己的安乐窝,当官做起老爷来。

防止村官不在村,就要加强思想教育,密切干群关系,教育广大村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力弘扬吕梁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脚踏实地、艰苦朴素的态度扎根农村,安心工作。

以制度建设作保障,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村干部学习、上下班、值班、住宿、请销假等制度,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和奖惩,把村干部的“走读”情况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挂起钩来。

健全关怀机制,让村干部“留得住”。要定期与村干部进行思想交流,及时关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改善村干部住宿及生活环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村干部留在村提供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