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乡村振兴

村村有产业 户户有项目 增收有保障

方山县全面发展惠农特色产业

本报讯 “今年县里为我们村注入的2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我们村集体发展了黄芪产业,目前长势良好”6月4日笔者在方山县马坊镇红崖湾村采访时该村第一书记如是说。

据马坊镇党委书记刘亮勤介绍,“今年县里要求,各乡镇作为实施产业的主力军,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因村施策、合理规划,做到‘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支队伍、一抓到底’,形成一村一策产业扶贫规划,逐村确定产业项目、实施地块,成立由村集体牵头,吸纳合作社、企业等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财政扶持资金作为贫困户的股金,让贫困户获得稳定的分红收益,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增收有保障。”

该县为确保年底脱贫摘帽,统筹推进产业扶贫,确定了肉牛、中药材、高粱、饲草种植等特色农林牧重点产业,采取“统一组织规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资金支持”的办法,组建专门团队,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增收有保障。与此同时,成立了方山县益农农工贸公司,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调配种子、肥料、脱粒、运输等服务。目前,已逐村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在2018年第一批涉农整合资金中安排1.4372亿元扶贫产业扶持资金,按照每个行政村20万元和5496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2000元的标准下达各乡镇,由村集体负责实施扶贫产业,财政扶持资金作为村集体产业发展基金和贫困户的股金,保证贫困户获得稳定的分红收益。在此基础上,还大力推进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增量扩面,今年1-4月发放2284万元,有效助力脱贫攻坚产业发展。

据了解,今年该县将采用“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新发展中药材1.5万亩;通过“农户分散饲养、公司集中育肥”模式,新购能繁母牛1万头,牛存栏达到4万头;依托汾酒集团、老传统酒业、良泉酒业等企业,采用“订单保底回收”方式,推广渗水地膜穴种技术,种植高粱1.8万亩;利用“石张店”10万亩核桃林,采取“林粮套种”模式,发展以谷子、豆类为主的优质杂粮2.5万亩;培育壮大腾达、聚隆等公司,带动全县马铃薯种植总面积达到10万亩;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栽植沙棘2.5万亩;实行“肉牛育肥中心+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由育肥中心保底回收,种植青玉米1.2万亩;以县城南部四个乡镇为主区域,栽植核桃1万亩,提质增效2.5万亩,高接换优1500亩;充分利用大棚、温室等农业设施,大力发展食用菌、芦笋、西葫芦等特色产业。同时,扎实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不断增加电商销售农产品市场份额,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肖继旺 张少为 吕鹏飞 李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