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测算,我国每年新进入市场的劳动者大约1500万人,新毕业大学生差不多就占到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年轻的大学生进入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当前,一方面“人才战争”战火烽起,经济发达地区通过政策扶持,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愈演愈烈。这对正在转型升级中的资源型经济地区来说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加灵活的机制、出台更加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全力化解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问题。
切实推进大学生就业工程,就要建立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形成党政领导主抓、主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落实的大学生就业目标责任制,推进大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运行。
自主创业,政策扶持是关键。现阶段的就业保障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扩大就业新的增长板块。要以实施全民创业为引擎,鼓励大学生开展五创活动,即创事业、创新业、创大业、创企业、创家业。采取政策引导、产业扶持、规模经营、奖励创业等措施,形成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创业格局。
建功立业,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应由政府出资,完善道路、绿化、供电、网格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出台大学生创业园区扶持政策,给予大学生创办企业在招工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贷款贴息、土地规模流转补贴、租金补贴等全方位的政策扶持,鼓励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园区。每年评选一次“大学生创业明星”,让奉献者有地位、让创业者有梦想。
项目推进,聚焦新兴产业。转型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蓄水池”,可编制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全面推进重点企业以吸纳大学生就业为中心的人才引进工作,引导大学生向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聚集,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要积极探索“企业参与、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可根据企业选聘大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对企业予以降低税收、金融优惠等奖励,特别是对接收大学生从业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大实惠。
强化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难,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脱节。要为大学生免费提供就业培训,特别是围绕增量企业和扩容企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大学生在重大招商项目、高中端企业就业能力,从而解决人才资源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这样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就会较好找到突破口和结合点,使大学生才尽其用,人尽其能,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