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柳林县在加强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作成效和整合帮扶力量,制定了严格的主体责任和驻村时间制度,为高标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力量保障。
薛秀峰是柳林县留誉镇扶贫工作站的一名扶贫员,担任这个工作两年多来,他几乎一个月回家不到三次,看似琐碎的一些文案、填表工作,却涉及到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实策和精准退出,所以他也格外地认真负责。
设立乡镇扶贫站是柳林县率先在全省提出的,任命专职扶贫员,保证了扶贫攻坚政策政令畅通。扶贫站负总责,统筹“三支队伍”的工作,这个做法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第三方评估组的高度评价,也为全市脱贫攻坚创造了可借鉴的标杆。
按照驻村帮扶要求,扶贫工作人员必须与单位工作脱钩,全脱产吃住在村。规定乡镇包片包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实行每周“五天四夜”工作制;县级包联乡镇领导、帮扶单位一把手每周至少驻村一晚;帮扶单位一把手一半时间在机关工作,一半时间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形成了“机关部门定点扶贫、干部党员结对帮扶、第一书记全程参与”的立体式帮扶体系。全县257个行政村选派了139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剩余118个行政村由乡镇派驻包村干部和片长组成,选派81名优秀干部到农村任第一书记。
驻村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帮扶工作锻炼了他们,同时在实干中也收获了感动和喜悦。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按照时间、质量和成效要求,2017年柳林县以群众满意度高达98%的成绩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但是扶贫工作的队伍不撤、政策不脱、力度不减。县里将重新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稳定脱贫奔小康驻村工作队;继续落实各项政策保障措施,对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情况实行全程监测、动态管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推进小康、文明、宜居县城建设。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