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不能忘却的记忆

——《吕梁抗战记忆》读后

□ 本报记者 梁瑜

掀开《吕梁抗战记忆》一书,读着一篇篇革命先辈在吕梁大地上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回忆文章,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画面。这是革命先辈亲历、亲为、亲闻、亲见的革命斗争史诗画卷,是艰难的革命岁月烙印在吕梁儿女灵魂深处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市是革命老区,英雄的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赴汤蹈火、浴血奋战,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1925年秋,晋西地区最早的党组织——汾阳特别支部成立,掀开了吕梁革命斗争历史上崭新的一页,由此革命火种迅速燎原吕梁大地。

1931年5月,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晋西游击队在孝义县成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兴县蔡家崖是晋绥边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和边区人民政治文化的中心,它所领导的晋绥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联系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枢纽,也是各根据地通往延安的“钢铁走廊”,更是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党中央的坚固屏障和后勤保障基地。革命战争时期,吕梁儿女支前百万,参军10万,牺牲1万,谱写了一曲曲英雄主义的人生壮歌。

读着《吕梁抗战记忆》,我的眼前闪过这样一位位革命志士的身影,我敬爱的长辈,已故的雒逢钦老人就是其中的代表。雒逢钦老人出生在离石区雒家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日寇的铁蹄下秘密开展党的工作。根据当时离石第四区党委的指示,他创建了马头山上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即罗家庄村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同时他还兼任离石县第四区青年救国会秘书、宣传部长。

1939年秋,阎锡山下令解散牺盟会,取消动员会,暗杀共产党。公开破坏抗日统一战线,抗战形势急转直下。雒逢钦参加了游击队。先后在柳林、大雾、石门眼等地开展党的工作。

有几件大事至今在当地老百姓中记忆犹新。一是政策攻心,策反驻柳林的日军头子伊藤正夫反正投诚;二是果断决策,策反驻柳林的伪警备二中队成功起义;三是严密组织,智取张家山碉堡;四是乔装打扮,活捉日寇小队长轩九。

全国解放后,雒逢钦仍然奋战在对敌斗争的第一线,他先后在离石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工作,直到1959年调到交口公社、店坪公社任职。后被分到柳林县,1978年奉命恢复和组建了柳林县检察院,并任副检察长,直到1980年离休。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雒逢钦老人都以对党无限忠诚和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博大情怀,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他一辈子没穿过一双皮鞋,没坐过一次飞机,没给子女留下任何遗产。但是他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

回望雒逢钦老人的历史,一如回望吕梁革命斗争的历史,这是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回望这段历史,我们充满敬意、充满感激。历史的尘烟虽然早已散尽,记忆的闸门却永远开启。这永恒的红色回忆,必将激励吕梁儿女勇往直前、奋发努力,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